中國經濟網西安10月24日訊(記者成琪)為進一步探索特色文化產業在促進區域經濟文化發展,助力脫貧攻堅等方面的經驗和有效途徑,10月22日,“首屆特色文化產業與扶貧攻堅高峰論壇”在陜西師范大學拉開帷幕,共有來自國務院扶貧辦公室、文化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相關負責人以及北京、上海、河北、山東、貴州、四川、云南、湖北、山西、浙江、河南、陜西等地社科院及高校專家學者80余人出席本次論壇。
論壇現場 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攝
在22日的主題發言和討論中,專家學者們按照中央開展扶貧攻堅工作的總體部署,結合“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形勢與要求,總結全國各地特色文化產業助力扶貧攻堅工作等方面的做法、經驗和問題,分別從特色文化產業發展與資源整合、文旅融合發展、文化扶貧機制創新、產業政策等幾個方面進行交流及分享,并藉此將特色文化產業發展領域出現的新動態、新問題、新機遇展現在全社會面前,推動特色文化產業與相關領域更廣泛、更深入融合發展,為更加深入探索文化精準扶貧的有效途徑和方式進行了有益嘗試。
會議認為,扶貧脫困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共性問題,具有人類核心價值指向,也是《聯合國千年目標》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提出的主要議題和目標之一。特色文化產業來自民間,貼近民生,兼具遺產保護、文化傳承、文化產業發展、促進就業和文化富民等方面的復合型功能。近年來,一些貧困地區依托其民間手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衍生品、歷史遺存、特色鄉村等文化資源,以及森林、山地、湖泊、濕地等生態資源優勢特色,將發展特色文化產業與農民脫貧致富緊密結合,實現了資源保護、利用、脫貧致富等多重效益,在發揮特色化產業扶貧脫貧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會議認為,精準扶貧應該從尋找貧困的根源入手。貧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本質是文化貧窮,即思想文化和教育落后,核心價值缺失。因此“扶貧先扶志”,文化扶貧應該可以在精準扶貧中發揮基礎性、引領性和造血性的作用。各級政府及社會力量通過文化扶貧尤其是特色文化產業扶貧,讓老百姓在參與文化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過程中“看到希望、嘗到甜頭”,從而建立自信心,并改變當地的文化生態環境,增強創新創業氛圍,促使貧困人口逐步在地實現脫貧致富,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軌道。這表明,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契合當地人文和自然生態條件,是一種符合我國國情特點的內生性、造血性和可持續的扶貧方式,在“十三五”扶貧攻堅中可以大有作為。
照金考察交流會議 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攝
會議建議研究制定特色文化產業精準扶貧規劃方案和行動計劃,以及特色文化產業在精準扶貧方面的財稅、金融和相關保障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特色文化產業精準扶貧的公共服務平臺,鼓勵各方社會力量參與到精準扶貧工程中來,開展多種形式的特色文化產業精準扶貧的教育和人才培訓,從而促進特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在扶貧攻堅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除專題研討和分組交流外,主辦方還安排了照金文化扶貧工作現場考察,與會專家將結合實地考察情況進行現場交流,在論壇閉幕式上,與會單位和學者共同發起《文化扶貧行動·照金倡議》,以期共同攜手,聯合學術界、產業界等民間力量搭建一個特色文化產業扶貧聯盟,進而通過各方努力,推動特色文化產業在扶貧工作中做出應有貢獻。
本次論壇由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學院文化體制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傳媒大學協同創新中心、陜西師范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陜西師范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陜西省社會科學院陜西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陜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聯合承辦。文化產業、國內各高校、科研機構方面的知名學者范建華、金元浦、齊勇鋒、賈旭東、傅才武、鮑志成、李康化以及相關科研人員參加了本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