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人始終不渝堅持人民交通為人民,努力建設人民滿意交通。新時代建設人民滿意交通,關鍵是要實現交通運輸供給從“夠不夠”到“好不好”的轉變。
車輪飛馳,不覺經年。從哐當哐當的“綠皮車”到貼地飛行的“綠巨人”;從最高時速60公里到運營時速350公里;從徹夜排隊的酸楚無奈到“指尖購票”的方便快捷……交通出行的變與不變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民生可喜的“足下變遷”,映照著國家篤定前行的鏗鏘足音、時代發展的強勁脈動。
在“走得了”方面,交通基礎建設為流動增添動能。從愚公移山的故事,到“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喟嘆,出行便捷始終是老百姓的樸素愿望。建設人民滿意交通,要從大處著眼,不斷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持續增加海陸空各種運力供給,保障人民“走得了”。回顧剛剛過去的這一年,中國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3.2萬億元人民幣,新改(擴)建公路33萬公里,新增及改善高等級航道385公里,新增鐵路營業里程8000公里,新頒證民用運輸機場5個。交通基礎建設高效高質發展,構建了承東啟西、縱橫南北的立體交通。為“流動的中國”提供了有效運能支撐,基本完成從“走得了”剛性需求到“走得好”品質追求的轉變,為無數人打開了追夢的空間。
在“走得好”方面,客運服務“更上一層樓”。進入新時代,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工作節奏加快,人民群眾對交通運輸提出了新要求,出行需求呈現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特征。所謂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建設人民滿意交通,唯有溫馨、平安與暢通。服務客運,多舉并措曖人心。鐵路部門在既有短信、微信、支付寶等通知方式的基礎上,推出“鐵路12306”手機客戶端提示,為廣大旅客提供及時準確的出行信息服務;汽車標配ETC,按下了高速公路“快進鍵”;農村道路硬化全方面覆蓋,打通了關鍵的“最后一公里”。這些從小處著手,從細節上改善的人性化服務,都是聚焦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都是奔著民生需求去,以“走得了”到“走得好”為評判標準,不斷提升交通運輸的效率、品質和經濟性。
出行的路,連著發展的路;出行的腳步,丈量著國家的進步。今天的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出境游客源國;今天的中國人,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出國旅行。感受滄桑巨變、凝聚奮進動力,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交通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黃浩)
(責任編輯: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