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20年,全縣林地保有量不低于328.3萬畝,森林蓄積量超79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至66%,減少水土流失面積20萬畝——這是近日福建省溪縣全面推行“山長制”工作現場會上安溪縣縣長劉林霜作出的承諾。
這組數據背后,正是安溪探索森林培育保護和生態治理修復新機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發展理念的體現。
2016年,安溪借鑒河長制,在福建省首創“山長制”,并選擇感德鎮等鄉鎮試點。試點以來,成效怎樣,如何推廣?
探索——一個茶葉重鎮的試點
蘇榮輝是感德鎮大格村村主任,2017年初,他又有了一個新職務——大格村的山長。每天早上8點半,他雷打不動與林地管護員吳金電一起徒步幾十公里,去巡山。像他這樣的山長,在安溪有491名。
“村級山長和管護員的職責就是對責任片區開展日常巡查,做好林木林地保護、森林防火、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茶園管護等工作,及時制止破壞林帶、違規使用除草劑等破壞生態的行為。”蘇榮輝說。
安溪原本山清水秀。前些年,隨著茶價上揚,一時間茶園無序開采,茶山生態脆弱、水土流失嚴重。在保護與發展的博弈中,如何尋找人與自然和諧之路?安溪在探索“退茶還林”實踐中,保護山域生態為核心的“山長制”也應運而生,而產茶名鎮感德成了最早的試點。兩年前起,該鎮每座山都有了守護人。
站在莆永高速感德段的一座茶山上,放眼望去,往日的禿頭山已遍植林木。
“由于過度開發,莆永高速感德段兩側山頭曾變得光禿禿。各級山長明確后,及時實施帶狀退茶還林、植樹造林,現在大變樣。”茶商蘇佳峰每年都到感德采購茶葉,對茶山的變化感觸很深。
“2017年的秋茶質量明顯提升,價格也上揚。”感德鎮鎮長王燾宗說,這一切都得益于“山長制”的推行。
推廣——構建治理體系全覆蓋
“從試點一開始,我縣就強化頂層設計,建立健全機制,各級主體責任落實有效,各環節銜接緊密有力,各試點鄉鎮推進有序,為全面推行‘山長制’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安溪縣委書記高向榮介紹。
根據《安溪縣全面推行山長制工作實施方案》,縣政府分管領導擔任縣總山長,負責領導全縣山長制工作。縣政府領導分別認領重點區域,負責該區域山長制工作;各鄉鎮長擔任所在鄉鎮山長,負責轄區內山長制工作。分管領導擔任副山長,開展轄區內山長制日常工作。掛鉤片區領導為片區山長,負責掛鉤片區內村級山長開展工作;村委會主任擔任所在村山長,負責本村山長制工作。
據了解,在明確各級山長職責的基礎上,安溪又將農口、公安、國土、環保等17個部門納入其中,各職能部門通力配合,形成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全民共管的森林資源管護的長效機制。“定期開展專門的打擊涉林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留死角,為‘山長制’這項工作保駕護航。”安溪縣公安局豐田森林派出所負責人說。
在推廣“山長制”過程中,為科學化管理,安溪因山施策,將保護區域劃分為一般區域和重點區域,重點區域包括茶山、風景名勝區、遺產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等,建立一山一檔臺賬,一山一策保護方案,妥善處理好發展與保護關系,聯動推進保護與建設工作。
“縣里還聘請342名森林管護員,把管護細化到片區、到山頭,責任到人。”縣林業局局長余木水說。
保障——建立績效考核體系
為確保“山長制”取得成效,安溪還出臺《考核獎懲辦法》《聯席會議制度》《信息報送制度》《督導制度》《森林資源管護員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文件。
“山長制”工作如何考核?安溪也給出答案。
據安溪副縣長、總山長肖印章介紹,該縣將建立健全山林資源保護“山長制”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層層落實責任,將“山長制”工作列入縣級年度績效考核內容,考核結果納入政府績效考評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考核對象包括各鄉鎮、重點區域掛鉤聯系的縣直部門。
“考核跟每個人的利益掛鉤,很有震懾力。年度績效考核排在最后一名的,要被問責。”祥華鄉鄉長、山長蘇清江說,考核制度徹底斬斷“山長制”工作中的推諉和扯皮。
在蓬萊鎮嶺南村山頭的進山主要路口,記者看到一塊“山長制”公示牌,上面詳細羅列縣、鎮、村三級山長及林地管護員的相關信息和職責等內容,讓群眾可以監督。
在山長巡查制度的帶動下,村民們也主動當起巡查員。“現在若有人砍伐森林、野外生火,群眾馬上會打來舉報電話。”嶺南村村主任、山長蘇文典說。(記者 劉益清 通訊員 吳清遠 張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