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第10萬列中歐班列抵港接車儀式在德國杜伊斯堡舉行。這列滿載電子信息產品、汽車整車及零配件、機械工業配件、家用電器等貨物的火車,在車站內接受著人群的歡迎。
2011年3月,從重慶發出的首趟中歐班列“渝新歐”,將這里制造的電子產品運往德國,標志著中國直達歐洲的陸路國際貿易大通道正式開啟。從0到10萬列,中歐班列跑出發展加速度,在助推內陸地區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同時,也為沿線國家創造發展新機遇,向著合作共贏的美好未來不斷飛馳。
奮力奔跑,助推內陸崛起開放高地
看著駛出站臺的中歐班列,力帆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機國際銷售部總監康欽彬格外感慨:“我們是中歐班列的首批客戶,班列破解了我們的物流難題。”
作為中國制造業重鎮,西部山城重慶的各類工業產品卻因物流難題難以拓展國際市場。“10多年前,重慶產品出口要么向東經沿海地區‘漂洋過海’,但時間過長;要么通過空運,但成本過高。”康欽彬說,中歐班列開通后,公司的產品運至東歐地區的時間縮短50%以上,在當地站穩了腳跟。
中歐班列的開通,讓中西部內陸地區一躍成為對外開放的前沿。依托中歐班列,企業得以更深入地融入全球產業格局。從重慶的機電產品到江西的日用百貨,來自全國各地的53大類5萬余種貨物,相繼搭上了這支“鋼鐵駝隊”,穿越崇山峻嶺和戈壁沙海,駛向25個歐洲國家的227個城市以及11個亞洲國家的100余個城市。
“我明顯感受到,出口商品從運行初期的小商品、日用百貨等逐漸向電子產品、機械設備等高附加值產品轉型。”浙江義烏天盟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馮旭斌說。
依托中歐班列,內蒙古烏蘭察布實現了進出口貿易及相關產業快速增長,成為當地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江西贛州國際陸港“帶貨”能力顯著增強,推動贛州市南康區家具產業集群年產值從建港前的百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2700億元;成渝地區更是崛起為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裝備制造等產業基地……
合作共贏,書寫歐亞經貿新篇章
在德國杜伊斯堡動物園內有一座享譽全國的中式園林,修繕這座園林的幾十噸古建材料,連同作為禮物的黃鶴樓同款“龜蛇鶴”銅雕,正是搭乘中歐班列而來。
“作為中歐班列沿線的重要站點,杜伊斯堡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各方投資的增加為杜伊斯堡帶來大量就業機會。中歐班列搭建起中歐之間更緊密的聯系,同時為促進經貿往來開辟出一個全新的國際運輸市場。”杜伊斯堡港口集團首席執行官馬庫斯·班恩說。
自2011年正式開通以來,從中歐班列受益的就不僅是中國。德國的汽車、波蘭的牛奶、荷蘭的奶酪、哈薩克斯坦的面粉等沿線國家商品借助班列進入中國,共享中國市場紅利。
荷蘭物流企業新絲綢之路物流公司醫療保健運輸銷售主管杰夫·莫萊納爾斯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運輸的藥物等產品對時效、溫度的要求很高,中歐班列對我們非常重要。”莫萊納爾斯表示,企業平均每周通過中歐班列運輸20余個控溫集裝箱的貨物。中歐班列能同時滿足企業開拓歐洲和亞洲市場的需求,為荷蘭醫藥企業帶來發展新機遇。
沿著中歐班列的行駛路線,新的物流、工業、商貿中心于歐亞大陸上也不斷涌現。
在德國杜伊斯堡港,中歐班列吸引了上百家物流企業落戶,創造出2萬多個就業機會;在哈薩克斯坦,建在糧食產區北哈州的愛菊農產品物流加工園區與中歐班列形成聯動,進一步擴大哈薩克斯坦農產品出口規模……
如今的中歐班列,對內帶動著內陸地區高水平開放,對外則讓發展紅利更好惠及沿線各國人民,充分體現了“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
恒進鼎新,駛向發展“新里程”
11月13日,一列滿載新能源汽車的中歐班列駛出成都國際鐵路港。與傳統中歐班列線路不同,這趟列車在哈薩克斯坦阿克套港換裝后,將換乘輪渡穿過里海,然后經鐵路、公路聯運運抵格魯吉亞第比利斯。
這是今年開行的中歐跨里海直達快運線路。這條線路的開通,是各國推動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創新班列發展新模式的又一次嘗試。
作為歐洲企業代表,杜伊斯堡港口集團也參與到了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的投資和建設當中。“隨著各方通過中歐班列進行貿易流通的需求日益增長,我們期待班列貨運量持續攀升。”馬庫斯·班恩說。
運輸時效是中歐班列發展的生命線和核心競爭力。得益于沿線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中歐班列運輸質效不斷提升。9月底,阿拉山口站新建綜合查驗場建成投用,阿拉山口站準軌、寬軌接運能力分別提升15%和30%。結合擴能改造工程,阿拉山口站完善運輸組織方案,壓縮非作業時間,充分釋放運輸潛力。
“從單一線路到‘暢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陸互聯’的立體國際貿易運輸網絡,中歐班列讓亞歐交通暢行無阻。”格魯吉亞國家鐵路公司總經理戴維·佩拉茲說。
服務能力持續提檔升級。今年6月,中歐班列(重慶-杜伊斯堡)成功實現了全程時刻表班列雙向貫通。
“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的開行,有效解決了以往班列途經各國時運行時間不確定、無效停留多等問題。”國鐵集團貨運部副主任董暉介紹,當前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已涵蓋多個線路,使得沿線客戶對運輸時效有了穩定預期,吸引了大量高附加值貨源,平均每柜貨值較普通中歐班列提升41%。
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中歐班列正朝著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方向發展,為促進內陸地區發展,推動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共贏提供有力運輸服務保障。
“10萬列只是開端,未來中歐班列將越‘跑’越好。我們將加快拓展國際合作網絡,積極參與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建設,著力構建‘通道+樞紐+網絡’運行格局,打造產運貿一體化發展模式,推動中歐班列安全、穩定、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李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