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1月6日訊 (記者劉瀟瀟 石蘭) 1月6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2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針對食品過度包裝現象,相關部門出臺“限包令”。對此,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羅云波表示,過度包裝導致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增加消費者負擔,法規標準的落地有助于遏制食品過度包裝現象。
過度包裝“三惡” 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增加消費者負擔
羅云波提出,食品包裝是食品商品的組成部分。具有保護食品(確保食品在離開工廠到消費者手中的流通過程中,防止來自生物、化學、物理等外來因素的影響,導致食品安全風險或營養損失),保持食品本身質量穩定,便于食用的功能。良好的食品包裝也能增加商品自身以外的價值,吸引消費。簡單而言,食品包裝具有保護食品、美化商品、引導消費、提高商品附加值等作用。
羅云波指出,過度包裝是指包裝空隙率、包裝層數、包裝成本超過要求的包裝。據研究表明,我國包裝廢棄物約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40%,在這些包裝廢棄物中,大部分是過度包裝產生的。商品過度包裝既浪費了資源、能源,又增加了消費者購買負擔,產生的包裝廢棄物更是對環境造成了污染。
新修訂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GB 23350—2021)(含第1號修改單)中規范了31類食品的包裝要求;極大地簡化了商品過度包裝的判定方法;嚴格限定了包裝層數要求。
中國經濟網輿情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1月1日至12月23日共監測到與“食品過度包裝”相關的紙媒報道2428條,新聞網站文章5.9萬余篇,手機APP消息4.8萬余條,微信公眾號文章3.6萬余篇,微博原發、轉發2.3萬余條,博客17篇,論壇發帖634條。
從輿情話題趨勢圖可以看出,5月26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推動第一輪輿情熱度。該法規于8月15日起正式實施,同時鄰近中秋佳節,8月和9月初引發第二輪輿情。
從事件地域聲量排行圖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河南等地區相關輿情熱度較高。
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消費者:綠色消費
羅云波倡議,企業應
落實主體責任,盡早貫標、用標和達標。《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GB 23350—2021)兩年的實施過渡期后,市場上不允許再生產和銷售不符合新標準的預包裝食品。企業是標準實施的主體,應按照《標準化法》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要求,切實提高認識,主動作為,履行好企業社會責任,盡早貫標、用標和達標,向市場供給更高質量、更加綠色環保低碳的產品。
作為消費者應倡導綠色消費,避免購買過度包裝的食品。樹立理性消費觀,避免盲目攀比,不過度追求商品外包裝。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所購買食品的質量、安全、營養、健康和性價比方面;其次,建議消費者自覺踐行綠色消費理念,崇尚節約,減少浪費,積極選購綠色環保低碳的產品,不選購、不使用過度包裝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