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至17日被確定為今年的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宣傳周主題為“共建誠信家園 同鑄食品安全”。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由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糧食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經濟日報社、中糧集團承辦,中國經濟網執行承辦。圖為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副主任羅秋科 李凡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1日訊 (記者 段丹峰)主題為"共建誠信家園,同鑄食品安全"的2012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今天在北京正式啟動,并舉行第四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 點擊進入專題
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的副主任羅秋科在主題為"誠信自律與食品安全"的分論壇上表示,物品編碼與自動識別技術是我國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石,同時也是保證食品安全的一項重要措施,同時也是適應和服務國際食品貿易與出口的重要措施。"實施食品安全追溯,助推食品安全監管",這是編碼中心的一項重要使命。
此外,我國已經對嬰幼兒配方乳粉、肉類、水產品等行業快餐了大量調研,建立了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立了多項食品安全追溯關鍵國家標準。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國家食品安全追溯平臺和中國商品信息服務平臺,通過商品條碼信息實現對超過1000萬種產品和15萬家企業的責任主體追溯。
同時羅秋科還表示,"從統一的物品編碼標識做起,通過采用全球統一的可追溯的物品編碼標識體系,使產品和產品信息在世界各地高效、安全地流通和共享,從而為政府實現食品全產業鏈監管提供有效手段,為企業開源節流創造更多價值,為人們堅定消費信心、改善生活質量提供技術保障,筑牢食品安全的銅墻鐵壁。"
以下為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今天非常高興來參加這次論壇,我演講的題目是"可追溯--中國食品全產業鏈監管之道"。我們知道,信息化需要數字化,數字化需要物品編碼。要實現對物品編碼的自動采集,需要自動識別技術。因此說,物品編碼與自動識別技術是我國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石。作為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是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統一組織協調管理我國物品編碼工作的一個專門機構,在物品編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利用物品編碼和自動識別技術,自動識別技術主要包括條碼技術和射頻識別技術,"實施食品安全追溯,助推食品安全監管",這是編碼中心的一項重要使命。這些年來,我們在利用物品編碼和自動識別技術服務食品安全追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現在向大家作一簡要介紹。
大家知道,食品安全追溯是基于風險管理的安全保障體系和信息記錄體系,是保證食品安全的一項重要措施。食品企業實施追溯,就是對企業生產、倉儲、配送、銷售等供應鏈全過程的流程標準化,建立食品的統一標識,建立關聯關系,做好關鍵信息記錄,做到"向上一步可溯源,向下一步可追蹤",從而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可追溯。食品一旦發現問題,即可通過物品編碼,及我們看到的商品條碼等等,從原料到成品、到上市,最終到消費者的供應鏈鏈條所記載的信息,快速縮小問題食品范圍,準確查出問題環節,直至追溯到生產源頭,確保了食品召回的高效性和準確性。
食品可追溯管理也是適應和服務國際食品貿易與出口的重要措施,歐盟、日本、美國等諸多國家都相繼出臺了相關法規,明確要求在本國銷售的食品必須具備可追溯,以減少大范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提高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目前,國際上應用范圍最廣的食品安全追溯解決方案是國際物品編碼協會推出的《全球追溯標準》(GTS),它基于全球應用的商品條碼標識體系而建立,符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危險分析與關鍵控制點、良好農業規范等規范的要求,具有全球統一性、標識唯一性、應用廣泛性的特點,已被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歐盟等多個國際組織認可和推薦,廣泛應用在歐美、亞太等地區60多個國家,產生了顯著的效果。
我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改善民生和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工作,在國家《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里、國務院關于加強乳制品、酒類產品監管的通知中,都強調了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性,明確要求企業實現對生產流通過程的記錄,具備可追溯性。今年2月,國務院頒布了《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已明確要求,搭建以物品編碼管理為溯源手段的質量信用信息平臺,推動各行業產品質量信用建設。
同時,依托物品編碼等國家基礎信息資源、加強產品質量和工程質量信息的采集、追蹤、分析和處理,提高質量控制和質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質量安全動態監管、質量風險預警、突發事件應對、質量信用管理等效能。將物品編碼科學地用于我國的食品安全追溯,編碼中心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對生產經營過程中涉及的人、物、機構等遵循系統性、唯一性、可擴展性等原則進行科學編碼,采用條碼、射頻識別等技術使食物流與信息流實現同步,使得產品所有的生產和流通信息記錄貫穿整個供應鏈。再利用物聯網技術完成供應鏈各環節之間的傳輸與發布,最終達到追蹤和溯源食物的目的,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我們對嬰幼兒配方乳粉、肉類、水產品等行業快餐了大量調研,建立了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立了多項食品安全追溯關鍵國家標準,指導企業實施,出版了多種實施指南和案例集,建立了壽光蔬菜、四川茶葉、新疆瓜果等一百多個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應用示范,完成了中法食品跨國追溯項目,并為北京奧運、廣州亞運的食品安全保障提供了技術支撐,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國家食品安全追溯平臺和中國商品信息服務平臺,通過商品條碼信息實現對超過1000萬種產品和15萬家企業的責任主體追溯,對實現食品的有效監管建立了良好的基礎。
當然我們也知道,現行許多行業、部門和技術公司都建立了各自的追溯系統,大部分采用的是內部編碼進行食品安全管理和查詢。不能否認,這些系統對企業實現產品可追溯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行業之間、部門之間、企業之間,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和統一的標識體系,導致了可追溯信息格式不規范、不統一,信息無法共享和交換等問題,給食品可追溯管理帶來了一定的混亂,同時還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政府和企業的重復投入等問題。
因此,實現食品全產業鏈的監管,統一物品編碼勢在必行。通過賦予一個全球唯一的"物品編碼",貫穿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真正把食品生產的上下游,也就是將食品的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包裝、物流、銷售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都協同起來,形成一個開放的可追溯體系,真正打造從農田到餐桌的可追溯系統,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最后我希望,從統一的物品編碼標識做起,通過采用全球統一的可追溯的物品編碼標識體系,使產品和產品信息在世界各地高效、安全地流通和共享,從而為政府實現食品全產業鏈監管提供有效手段,為企業開源節流創造更多價值,為人們堅定消費信心、改善生活質量提供技術保障,筑牢食品安全的銅墻鐵壁。最后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王思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