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議食廳:2013年兩會代表委員食品安全懇談會”在京舉行 望月/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1日訊(記者陶瑞鋼 張欣瑜)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食品安全是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3月9日,在一年一度的“兩會議食廳--2013年代表委員食品安全懇談會”上,部分來自食品界的代表委員和業內知名專家、政府職能部門官員熱烈討論了包括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改革在內的焦點話題。
“兩會議食廳”是每年全國兩會期間由經濟日報社主辦,中國經濟網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聯合承辦的固定活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改革和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加強綜合協調聯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嚴格從生產源頭到消費的全程監管,加快形成符合國情、科學合理的食品藥品安全體系,提升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
據剛剛披露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顯示,國務院即將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將食品安全辦的職責、食品藥品監管局的職責、質檢總局的生產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工商總局的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整合,解決重復監管,監管“盲點”等問題。
在此背景下,今年的“兩會議食廳”格外受到關注,三全董事長陳澤民、今麥郎總裁范現國等八位代表委員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等多位權威專家,以及來自國務院食安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食藥監管局的官員出席了活動。懇談會由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形象大使、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主持。
源頭防治 田間上的安全
從蘇丹紅、三聚氰胺到瘦肉精、甲醛血旺、地溝油,一次次食品安全事件,問題都出在生產的源頭上。加強源頭治理,前移監管重心,是代表委員的心聲。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銀香偉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王銀香認為,食品安全治理的理念就是要從源頭抓起,從土壤檢測、農產品的種植、空氣的監測,到食品的加工、廢物利用,從源頭控制食品質量安全,才能打造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有機循環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宗利代表認為,從源頭治理牛奶等食品安全,需要加強飼草飼料等源頭把控,建立全區域、全過程控制監管體系,減少農業的化學品投入量。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陶然居董事長嚴琦認為,要保證每一種食品進入餐桌的時候都有質檢報告,能夠追根溯源,形成一種長效機制,用制度保證源頭上的安全。
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劉秀梅認為,應該工農聯合。散養、散種、散收難以保證食品安全,一定要集約化生產,特別是集團化管理。
全國人大代表、今麥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范現國認為,對農村種植大戶的培訓很有必要,到底不能打什么農藥,不能用什么化肥,須通過培訓進行說明。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陽國秀認為,應在源頭上實行食品安全倒逼機制,依靠龍頭企業,團結小生產者,組織庭院經濟,成立專門的合作社,建立專業合作社連鎖店,實行農超對接、農鄉聯動,建立便捷高效的農產品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三全集團董事長、全國工商聯農業產業商會會長陳澤民表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首先要用農業現代化完整規范體系來保障產品的質量。食品安全問題不是危機,需求無法滿足才是真正的危機。”
全程監控 產業鏈上整合力量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馮恩援認為,食品安全有可能產生問題的環節一個是上游,另一個是生產經營環節。從食品生產加工、食品流通、餐飲服務、畜禽屠宰、食品進出口等環節開展工作,不斷延長產業鏈監控,食品污染問題可以得到有效解決。
嚴琦委員認為,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現,究其原因,是因為多部門管理,缺乏有效整合,長效監管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人為地按照部門的職責實施分段管理,這樣的監管自然會出現漏洞。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食品處郭翔認為,需要完善評價工作規則,配合有關部門建立“黑名單”制度。
王銀香代表建議,要注意生產、物流、銷售各個環節的安全,保證整個產業鏈的安全;應健全全產業鏈的監測體系,從產業鏈源頭監控,建立食品生產供應的每一個環節實現可追溯體系。
安全知識 相關知識需普及
對于社會上談“食”色變的現象,代表委員一致認為是反應過度,沒有必要。造成問題的根本原因與受眾缺乏科學的食品安全知識相關。“很多人一聽到添加劑就聞風色變,認為我跟做毒品的是一樣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孫寶國無奈的說,“其實人類是無法躲避食品添加劑的,上到酒水飲料、下到風味餐食。只要在國家的規定的范圍內合法添加,不但對身體無害,還能讓人類享受到更多的美食。”
“什么才是安全的食品?什么才是清晰的食品標準?只有通過科普知識,公眾對一些專業知識有所了解,既不會盲目懷疑一切,同樣也不會盲目相信一切,才能對食品安全有正確的判斷。”劉宗利代表說。
全國人大代表、江南大學副校長金征宇表示,“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恐慌是不必要的,很多問題的出現與公眾不了解有關。等我退休以后,其他事情我都不做,就從事食品科學知識的普及工作。”
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宣傳與科教司處長耿欣認為,我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還屬于薄弱環節,很難獲得公眾的好感,而且很容易引發輿情風險。同時,公眾的科學素養相對滯后,大家缺乏食品安全方面的科普知識,應加大食品安全知識的普及。
劉秀梅院士認為,我們食品安全科普要從兒童抓起,從行為習慣開始,在幼兒園就讓孩子知道病從口入的危害,不能等不安全的因素進入食品行業了才知道什么是不干不凈。食品安全是一門學科,很多專業問題在里面,應該由教育部、農業部、衛生部等相關部委聯合編教材。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胡小松表示,食品中有害物質的檢測屬于科學嚴謹的工作,而國家對于食品中有害物質的殘留標準都有明確限定。因為目前公眾對食品安全迷茫的主要原因就是恐懼度過高,建議監管在發布食品安全檢測報告時,應考慮告知公眾,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是否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從而減少恐慌情緒的出現。
重典治亂 建立信用體系
“應加大力度推動行業立法,食品行業的商業賄賂應該嚴厲打擊,采購應該納入國家法律法規來規范,讓大家知道吃回扣不是一般的商業賄賂,它的危害更為嚴重,人的健康是吃出來的,必須用法律去規范食品安全。”嚴琦委員說。
全國人大代表、華澤集團董事長吳向東認為,我國食品行業的立法還需加強,相關法規必須嚴肅執行并不斷完善。
劉宗利代表認為,食品安全關系到生命安全,還是一個社會道德水平的重要表現。因此,食品安全必須嚴管。
王銀香代表認為,生產者、中間商,以及銷售者、監管部門,都要有責任意識和道德意識,完善食品安全信用的信息評價、跟蹤記錄、對食品加工企業實施分級分類監管,規范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切實保障食品質量安全。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食品處處長郭翔表示,“工信部2013年將推動加強食品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同時還將組織實施食品行業職業道德教育。”
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權威經濟資訊。
您可以:
1.搜索官方微信號:ourcecn
2.打開微信客戶端——朋友們——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帳號——搜索 “ 中國經濟網”
3.掃描二維碼圖片
(責任編輯:韓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