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6日訊 “我們的健康中國戰略目前更多關注的是‘治末端’而忽視了農業的源頭健康。”為保障食品安全,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銀香偉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王銀香建議,在源頭質量上下功夫,抓好農業健康發展。
王銀香認為,生態環境不好、水資源受到污染、土地質量下降,這樣的情況下談健康或者健康產業都不現實。因為土地是農業發展的第一生產資料,沒有良好的土地就沒有健康的農業。目前我國的農業生產面臨著化肥農藥過量、土地管理粗放等問題,直接導致了農產品的安全隱患。另外,當前對食品進行終端檢測的檢測方式也容易導致檢測水平與產品變化不匹配、檢測項目不全面;產品銷售渠道太復雜,終端監管治標不治本的問題。
因此她建議,一是出臺相關措施,嚴格限制國內化肥、農藥的總生產量,同時農業、質監等地方部門做好地方上土地質量的調查、取樣,因地制宜的制定土壤改良方法,并且進行動態監管。比如通過對不同地塊的有機質含量、重金屬殘留、生物多樣性等進行檢測,收集信息數據,實施分級管理。對品質一般的土地要嚴格監管,并且幫助生產者設計土壤的改良辦法;對于品質較低的地方,如板結嚴重、殘留較多、污染嚴重的地塊,要限制使用化肥、農藥等增加污染程度的投入品,并且由政府支持設計休耕、改良等方案,對于這些地塊進行長期跟蹤。對于土地質量的保護要加大執法力度,一旦發現有違規使用投入品的行為,要嚴厲懲處。引導生產者形成綠色發展和生態保護的觀念,為農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是要對于農業生產的全程進行備案、監督、檢查。例如化肥、農藥等投入品的使用要有備案制度,并且實現使用情況的實時檢測;對于膨大劑、催熟劑等激素試劑的使用要不斷監察,一旦發現嚴肅處理;對于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生產方式要及時叫停。
三是建立綜合監管機構,包括農業、畜牧、工商、食藥監等在內的相關部門可以協調推進,聯合組建。專門的監管機構可以對土地質量、生產方式、投入品、產品流通等環節做好檢測、監督等日常工作,并且建立完善的生產者信息檔案和誠信檔案,檔案可以具體到個體農戶。
(責任編輯:吳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