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汪志球 劉以晴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25日 第 01 版)
吉林省白城市,地處科爾沁沙地北緣。空中俯瞰,大片中重度鹽堿地由“白”變綠,森林、草原和濕地連通成綠色“長城”。
白城市鎮賚縣萬寶山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內,萬畝羊草長勢良好。“這羊草可是寶貝,耐鹽堿、防風沙,給貧瘠的土地帶來了生機,如今草原上又能見著野生動物了。”承包草場的王玉蓮通過售賣牧草、草籽,腰包越來越鼓。
風沙、鹽堿、干旱——作為北方防沙帶的重點區域之一,白城一度被生態惡化所“困”。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查干湖考察時強調:“要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優先位置,堅持綠色發展。”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施好重大生態工程。”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白城市2021年啟動實施林草濕生態連通工程,生態系統治理,打通生態孤島、連通林草濕空間,探索一體化保護和修復之路。
白城東北部,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水波蕩漾,群鳥翔集。
以引水工程為依托,借助河湖連通實施生態補水。
向海、莫莫格兩個重要濕地通過引洮入向、引嫩入白等引水工程補水3億立方米。“大型水利工程是‘主動脈’,疏通湖泊間的‘毛細血管’,將汛期洪水、雨水和過境水引入區域內的濕地、湖、水庫,形成了星羅棋布的水系網絡。”白城市副市長黃秀清介紹。
以修復草原濕地為突破,實施草原播綠行動。
綜合治理14個5000畝以上集中連片草場,改造提升大型草場,擴大優質牧草比例,打造高標準人工牧草基地35萬畝,72.49萬畝草原得到修復治理;重要濕地實施生物圍欄、植被補植,禁土、禁牧、禁耕,59.84萬畝退化濕地得以修復。同時,宜草則草、宜濕地則濕地,因地制宜提升草原濕地自我修復能力。
以造林綠化為重點,實現農田林網化、道路河湖林蔭化、村屯林圍化、城鎮園林化。
3年來,白城市累計完成造林75.23萬畝,綠化廊道1208公里,綠化村屯1772個,城市綠化面積196萬平方米。白城市林草局局長蘇永新介紹:“通過培育新樹種,白城市將過去單一楊樹純林轉變為多樹種、多結構的經濟林、混交林,重點建設山里紅、沙棘、文冠果等經濟林8.6萬畝。”
堅持綠色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生態為民、生態利民、生態富民,林草濕生態連通工程帶動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2023年,白城市林業總產值達到39.6億元;通過植樹、種草、澆水、撫育、管護等工作,吸納2萬多人就業。
清風徐徐,鶴舞翩翩。林草濕生態連通工程實施以來,白城市連續3年降水量超過500毫米,空氣優良天數占全年96.4%。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機制,建設多元化生態保護修復投入機制。白城市委書記李洪慈表示:“我們將始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竭盡全力保護生態環境,千方百計謀求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