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際需求和跨國投資大幅下降的不利局面,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政策措施有力有效,外貿外資回穩向好、好于預期,為經濟穩步恢復作出了積極貢獻。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部署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提出,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繼續擴大開放,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要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用深化改革的辦法優化營商環境,繼續擴大開放。
“我國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和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而且營商環境不斷改善,相信聰明的外商一定不會放棄中國市場。”商務部部長鐘山日前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指出,下半年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建設好開放平臺、優化營商環境。
當前,我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有利因素并未發生根本轉變。從市場規模看,我國有14億人口,4億多的中等收入群體,消費不斷升級,強大國內市場優勢日益彰顯,這為對外開放提供了堅實基礎。從產業鏈看,近年來,中國制造業穩居全球第一,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制造業體系,具備全產業鏈的綜合優勢,這為對外開放提供了基本支撐。從政策支持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不僅繼續堅定推進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舉措,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同時也采取各種積極舉措來應對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下半年,我國推動高水平開放應該從3個方面著力。
一方面,要進一步推動服務業開放。做好增加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深入探索服務業開放模式,為全國服務業擴大開放積累經驗。同時,在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進一步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服務業結構調整優化。
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推動制度型開放。立足我國在電子商務等產業的發展優勢,積極參與塑造和引領國際規則,提升我國優勢領域的國際規則話語權。同時,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健全完善,尤其是要清理簡并資格資質等“準營”環節門檻限制,解決好開放的“玻璃門”“旋轉門”等問題。
此外,要進一步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深入貫徹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的原則。進一步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激發社會創造創新活力。利用新興信息技術完善信用監管體系,提升事中事后監管水平,不斷營造穩定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支持舉措,兼顧疫情防控與開放合作。有專家指出,這些改革措施,在確保有效控制疫情的同時,推動對外開放不停步、不停歇,甚至跑出了“加速度”。疫情的發生,并沒有影響我國對外開放的進程。我國通過主動開放向世界展現出負責任大國應有的作為以及進一步開放的信心。
顧學明認為,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尤其要看到推動高水平開放與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關系。一方面,通過推動高水平開放,吸引更多外資企業投資,有利于穩定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為國內大循環奠定基礎。鼓勵我國企業走出去投資,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有利于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國際循環。另一方面,加強國內大循環,將推動各類開放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合理配置,更好地優化我國區域開放布局。參與國際經濟循環,有利于我國在擴大開放中倒逼深化改革,并獲得更多的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充分發揮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作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馮其予)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