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60多歲老人參加境外旅游團,拒絕參加自費項目,一路遭遇數次刁難。在國內報名參團、境外權益受損,如何維權?國內首個境外低價游訴訟案,時隔兩年塵埃落定。旅行社被判違約,賠償消費者經濟損失2000元!短焯315》本期聚焦:首起境外低價游訴訟案帶來的啟示。
央廣網北京9月4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目前,不少出境長線產品預訂已經進入高峰期,部分熱門團報名接近滿員,國慶期間價格和平日相比有3-5成的上漲。記者在多個在線旅游平臺檢索發現,仍有不少旅游線路的報價一路走低,甚至低到令人難以置信,歐洲六國12日游竟只需6000多元。
2016年5月,六十多歲的薛女士和她的姐姐與中旅體育旅行社簽訂《團隊出境旅游合同》,約定“2人歐洲六國13天游全包價格是19000元,自費項目自愿參加”。合同對旅游服務過程中涉及的諸多問題也進行了約定,包括所住酒店的星級、具體觀光景點、購物等。拿著合同,兩人安心出游。但一到國外,合同竟變成了廢紙一張。在旅游的過程中,由于兩人拒絕參加自費項目,一路遭遇導游數次刁難。
回國后,薛女士向旅行社、當地消協投訴,但一直沒得到滿意的處理結果。后來,通過北京市同創律師事務所楊航勝律師了解到,可以申請公益性法律援助,她決定通過法律途徑維權。2016年12月,該案件作為國內首個關于境外低價游的訴訟案件,在北京朝陽法院進行舉證質證。不久后,法院正式開庭審理。
據薛女士的委托代理人楊航勝律師介紹,原告方薛女士的訴訟請求是:1、旅行社賠償原告損失1萬元;2、薛女士要求旅行社賠禮道歉;3、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1元。
近日,朝陽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定旅行社構成違約,應賠償消費者經濟損失2000元。目前,15天上訴期已過,原被告雙方都沒有上訴,一審判決已經生效。楊律師表示,這起案件整個訴訟過程長達近兩年之久,審理過程中法院試圖促成雙方和解、達成共識,但沒有成功。
楊律師認為,薛女士這起案件屬于明顯的不合理低價游案件。他提醒消費者:碰到旅游服務合同糾紛,尤其涉及境外旅游服務的,消費者舉證難度非常大。消費者在選擇出境跟團游時,一定要謹慎,不要只圖省錢而跌入“不合理低價游”陷阱。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斌提醒消費者,在購買跟團游產品前要注意以下問題:首先,要確認旅行社是否有資質,是否具有足夠的賠償能力,既往的旅游合同履行過程中口碑如何;其次,對于旅游產品,消費者要考慮其報價和實際支出的成本是否匹配;再次,簽訂合同時,要把旅行社承諾的路線、住宿標準等明確地寫進合同中。
(責任編輯:單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