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經濟形勢與2017年展望
【中國@2016】
作者: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 洪群聯、胡文錦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堅定推進各項改革,妥善應對重大風險挑戰,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和亮點可以用“兩穩”“兩進”“兩新”來概括。
經濟增長穩、就業形勢穩。前三季度GDP實現季度增長6.7%,預計全年實現6.7%左右增速幾成定局。在今年年初社會各界對經濟形勢普遍不樂觀的背景下,我國經濟增長頂住了繼續下行的壓力,實現了平穩增長;1至11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到1249萬人,提前完成全年就業目標任務。在“去產能”帶來大量人員安置和765萬大學畢業生的巨大壓力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沒有發生大規模、群體性失業,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較低水平。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積極推進。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重點在“三去一降一補”方面出臺系列政策、采取綜合措施,深入推進改革。鋼鐵4500萬噸、煤炭2.5億噸的去產能目標任務均已提前、超額完成,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0.24元;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系列政策作用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積極推進。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52.8%,消費貢獻率進一步提高,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明顯快于工業。
新動能加快培育、新環境加速優化。“雙創”蓬勃發展,前11個月,全國新設企業498.3萬戶,同比增長27.9%,日均新設企業1.49萬戶,企業活躍度保持在70%左右。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發明專利授權量有望突破50萬件。新能源汽車、智能手機、工業機器人和電子商務、網絡約車、遠程教育等新業態亮點紛呈;政府職能轉變持續深化,再取消50項以上中央行政審批事項和114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企業“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全面實施,個體戶“兩證整合”順利推進,“放管服”系列改革舉措促進發展環境優化。
由于結構性、周期性、制度性因素疊加,供給側、需求側矛盾碰頭,今年以來經濟平穩增長背后仍隱藏著諸多問題,特別是房地產、匯市、不良資產、債務杠桿等領域風險在進一步集聚和凸顯。一些經濟運行、產業結構指標雖然“面”上轉好,但“根”和“質”并未改善。如,服務業比重上升主要是金融業和房地產業推動,二者增加值占GDP和服務業的比重甚至高于不少發達國家,泡沫風險、脫實向虛和結構虛高現象需引起重視。
展望2017年,從國際看,全球經濟仍在緩慢復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尚在孕育,發達國家前期量化寬松刺激政策造成政策邊際效果和居民邊際消費傾向下降,英國脫歐、特朗普上臺、德法等主要國家進入大選周期以及逆全球化、民粹主義的抬頭增加了不確定性風險。從國內看,需求側因素尚未明顯改善,供求不匹配問題依然突出,去產能去庫存將繼續推進,今年增長迅速的房地產和汽車行業可能回落,出口形勢難有實質好轉。當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縱深推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積蓄發展新動能,市場環境和法治環境改善增強民間投資信心,為鞏固經濟趨穩向好基本面注入動力。預計明年經濟增長速度在6.5%左右。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總基調、政策思路和工作重點作出了系統部署,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更加重視防范金融體系風險,全力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落地生根,有效增強市場信心,加快建立房地產發展長效機制,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增強產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