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局七星農場,飛機在田間防控管理。常 理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與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聯合編制發布的中國農業經濟景氣指數顯示,2015年農墾系統國有農場數為1785個,職工人數287.7萬人;耕地面積6325.4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3%;農業總產值3449.7億元,比上年增長1%——
“好地方來好風光,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這首人們耳熟能詳的《南泥灣》,描繪的便是抗日根據地的農墾事業。農墾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為承擔國家使命而建立的特殊社會經濟組織。不過,在長達7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農墾事業并非一帆風順,由于體制機制不靈活、社會負擔沉重、政策體系不健全等原因,農墾曾一度陷入困境而受到質疑。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國農墾事業的發展。2015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正式出臺,標志著農墾改革發展上升為重大的國家戰略。
“農墾改革的成敗不僅關系到國有農業企業改革成敗,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和現代農業發展,也關系到我們能不能打造一支力量與國際跨國公司抗衡、取得競爭優勢。”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說。
從農墾的發展歷程中不難看出,農墾的辦社會職能是伴隨農場開發建設進程逐步形成的,有歷史淵源。
以黑龍江農墾為例,在北大荒的開發建設進程中,百萬墾荒大軍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大規模墾荒造田,建立國營農場,發展農產品生產,進行經濟建設。同時,還要興辦教育、文化、衛生、交通、通訊等各項社會事業,建設農場小城鎮,以滿足農場職工群眾日益增長的社會服務需求。
縱觀國內,很多城鎮都是在國有農場的基礎之上逐步發展壯大形成的。在我國經濟社會都高速發展的今天,農墾舊的體制機制已不能適應,推進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讓農墾甩掉沉重的社會“包袱”迫在眉睫。
推進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根本目的是理順農場政企社企關系,將屬于政府職能的事務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不斷放大農場的經濟性職能,真正實現企業化運營,確保經濟和社會職能按照各自的軌道和規律高效運行。“特別是要通過改革,理順農場社會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使國有農場真正放下包袱,提高市場競爭能力。”農業部農墾局局長王守聰告訴記者。
辦社會職能改革是農墾改革中的重點。早在2012年,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小組啟動了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試點,明確了社企分開的改革方向。今年,農業部、財政部等6部委聯合發布了《農墾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實施方案》,財政部也已先期撥付了10.5億元啟動資金,這為農墾辦社會職能改革開辟了“綠色通道”。
各地墾區在辦社會職能改革上紛紛作出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嘗試。黑龍江農墾正在哈爾濱和綏化管理局試點,將能夠移交的社會職能移交屬地政府管理。江蘇農墾農場社區管理通過屬地政府授權委托、購買服務的方式,實現墾區辦社會職能的內部分開、管辦分離。廣東農墾以墾地“共建、共管、共享”模式推進辦社會職能內部分開、管辦分離,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韓長賦提出,要抓緊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用3年左右時間,將國有農場承擔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納入地方政府統一管理。能夠整體移交的,要盡快整體移交;能夠分步分項移交的,要盡快分步分項移交;遠離中心城鎮等不具備移交條件的,要盡快推進內部分開、管辦分離,政府授權、購買服務。
今年5月,遼寧省盤錦大洼金灘農墾有限公司和王家農場(中堯農墾發展總公司)共同組建了盤錦新營田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并正式投入運營。預計2016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利潤1900萬元。目前公司主要經營了5萬畝水稻的種植、加工、銷售,經濟效益顯著。
湖北省國有沙市農場,整合了11家國有企業合為湖北楚為置業集團,總資產達到100多億元,集團規模經營能力、行業競爭力和盈利能力都大幅提升。
目前,在全國35個墾區中,已經有17個墾區基本實行了集團化改革,集團化墾區的利潤占到全國農墾90%以上。
《意見》明確指出:“集團化是墾區改革的主導方向,要推動墾區創新經營體制機制,逐步構建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管理體制,建設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這一改革路徑既契合了墾區發展的實際情況,又是考量國際國內形勢的戰略抉擇。”韓長賦表示。
糧食生產是農墾的優勢。如何培養一批世界級糧商和農業公司,提高我國農產品掌控力、影響力和話語權,農墾是最具有潛力的載體。
韓長賦提出,要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構建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體制,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開展改組組建農墾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的墾區,要加緊制定組建方案和公司章程,明年要能夠正式掛牌運行。農場歸屬市縣管理的墾區,要在整合分散在各農場的資源資產上下功夫,爭取盡快組建一批區域性、專業性農墾企業集團。
寧夏農墾巴浪湖農場位于銀川市以南72公里,有山地44.3萬畝,耕地3.7萬畝。2007年以前,這里連續虧損15年。
“只有改革,才能拔除‘窮根’。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理順土地關系,把土地化零為整,進行規模化經營。”巴浪湖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梁治榮說。
為此,巴浪湖農場將分散的、承租給職工的土地,通過多種辦法回收集中。同時,引入社會資本投資大棚、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業規模化經營鋪平了道路。目前,巴浪湖農場共建設了6000畝供港蔬菜基地,企業每年增加經營收入750萬元。
“土地是農墾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農墾土地問題實質上就是兩方面,一是嚴格土地管理制度,把土地保護好,二是創新土地配置方式,把土地利用好。”韓長賦說。
保護農場國有土地不受侵占,關鍵的還是要靠依法登記。當前首要任務是要加快推進土地確權發證,如果連權屬都沒有確定,保護和利用就無從談起。
“當前,我國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農墾土地確權登記發證也沒有理由落在后面。確了權的土地要優先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把這塊地為子孫后代永遠保護下來。”韓長賦說。
農業部黨組成員楊紹品表示,要穩步推進農墾土地資源資產化和資本化,有序開展符合條件的農墾土地授權經營、作價出資(入股)和現有劃撥建設用地的協議出讓,抓緊啟動農墾國有農用地使用權抵押、擔保試點,探索更加靈活的農墾土地配置方式,釋放農墾土地潛能。按照國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切實加強農墾國有土地權益保護,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和耕地保護制度。(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常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