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13日訊 “應該努力使煤制油產業成為中國的’第四桶油’。”近日,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院長岳福斌在做客由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網和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聯合出品的融媒體產品“經濟圓桌”時這樣表示。
岳福斌指出,煤制油產業在中國的發展有客觀必然性和必要性。發展煤制油,有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也能解決我國高端油品短缺問題。從能源革命角度看,不直接燃燒煤炭,將其作為原材料轉化為油,可以實現煤炭的清潔利用。從產業布局看,把煤制油項目放在西部,隨著這些項目的建成與發展,可以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不過,我國煤制油規模還有點小,發展速度也有點慢。按照目前我國每年成品油消費6億噸左右的規模來測算,我國煤制油發展第一階段的“小目標”應該是達到5000萬噸的產能規模。第二階段的“中目標”,則是實現1億噸左右的煤制油產量,從而使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降到50%以下。這樣一來,既解決了國家能源安全問題,也使煤炭產能過剩問題得到更好的化解。
岳福斌表示,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應該把產品質量、運行效率穩定下來,再去考慮實現更大規模的商業化運作。目前,煤制油項目還處于示范階段,除了在技術方面和安全性方面要實現新突破,經濟性方面同樣十分重要。根據測算,我國煤制油示范項目中柴油的稅負是36.82%,石腦油的稅負是58.98%。按照目前的銷售價格,在這一稅負狀況下,煤制油項目基本上只能“賠本賺吆喝”。數據顯示,2016年在現行的煤價和稅收政策下,煤制油企業每生產一噸柴油虧損1392元,每生產一噸石腦油虧損1836元。
岳福斌認為,在發展煤制油的過程中,必須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煤制油產業各地區應該聯起手來打破門戶之見,打破所有制之框,打破行業壟斷,這樣才能把煤制油產業打造成為像中國核電和高鐵一樣的世界名牌。
“隨著地方和企業積極性的提高,煤制油示范項目會逐漸多起來。項目建設不能再走煤炭產業過于分散的老路子。煤制油企業,既不能搞成一家,也不能搞很多家,要形成三家到五家大型煤制油大集團。”岳福斌表示,在宏觀方面,應該努力使煤制油產業成為中國的“第四桶油”。從微觀方面來講,煤制油企業之間應該各自保持積極性,共同合作搞技術攻關和公共設施建設,尋求共同的行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