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5日訊(記者 郝紅波 專欄)“徽州文書的發現被認為是繼甲骨文、漢晉簡帛、敦煌文書、明清大內檔案之后中國歷史文化的第五大發現,直接催生了中國三大地方性顯學之一的徽學的誕生。”日前,全國人大代表、安徽黃山市多維生物集團董事長陳光輝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積極開展徽州文書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黃山市多維生物集團董事長陳光輝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專訪。中國經濟網記者 郝紅波/攝
中國歷史文化的“第五大發現”
陳光輝代表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徽州文書是南宋至民國時期古徽州一府六縣廣大民眾在日常生產生活過程中形成的各類原始文字憑據,記錄了極為真實而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和典型代表。
“它的發現被認為是繼甲骨文、漢晉簡帛、敦煌文書、明清大內檔案之后中國歷史文化的‘第五大發現’,直接催生了中國三大地方性顯學之一的徽學的誕生。”陳光輝代表說。
陳光輝代表表示,徽州文書最早可上溯到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延伸至民國時期,前后存在長達700余年,“為考察中國晚期封建社會和近代社會的特質及變化提供了重要線索。”
陳光輝代表對中國經濟網記者指出,徽州文書遺存不少于100萬件(冊),隨著不斷的發掘和整理,在數量方面還將取得新的突破。“文書種類繁多,包括契約、私家賬簿、官府冊籍、政令公文、訴訟檔案、鄉規民約、家譜等,幾乎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使得跨學科綜合性研究成為可能。”
陳光輝代表認為,徽州文書對探索中國古代基層社會實態具有特別的意義,“填補了正史等文獻的空白,開辟了中國史特別是明清史研究的新局面。”
“保護利用工作十分必要和緊迫”
陳光輝代表表示,近年來,社會各界特別是安徽省和黃山市黨委政府,在徽州文書的保護利用方面開展了大量積極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推進了徽州文書的保護、整理和研究。“但是,在保管、開發、利用等方面,目前還處于較低的水平,徽州文書的連續性、系統性、典型性不斷受到破壞。”
陳光輝代表指出,由于保護分散、資金缺乏,一些珍貴的徽州文書無力搶救征集,“尤其是一些價值較高的徽州文書,只能任其外流。”
陳光輝代表認為,目前徽州文書的保管、開發還存在缺乏重視、保護程度不夠、保護環境不佳等問題。“許多面世的徽州文書霉爛、蟲蛀,不斷受到損毀,未能得到有效保護和整理出版。”
陳光輝代表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目前對徽州文書的研究不夠充分,尚有相當數量的公藏徽州文書被條塊分割、束之庫房,學人難見其面。“因此,進一步加強徽州文書保護利用工作十分必要和緊迫。”
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工作
針對當前徽州文書的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陳光輝代表建議國家檔案主管部門牽頭,會同當地政府部門,積極開展徽州文書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工作。
陳光輝代表表示,“以申報為契機,擴大徽州文書的國內和國際影響力,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也使其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利用。”
陳光輝代表建議在黃山市投資建設徽州文書數據庫,對面世的徽州文書的目錄和內容進行數字化記錄、保存,“推進館藏文獻利用的便利化,真正實現資源共建共享共研。”
此外,陳光輝代表還建議將徽州文書整理出版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成立專門的搶救和保護利用機構或組織,加大投入,“全方位推進徽州文書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出版。”
代表委員小資料:
陳光輝,男,漢族,1965年5月出生。全國人大代表、安徽黃山市多維生物集團董事長、安徽黃山市休寧新林草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更多報道請見 “穩中求進 團結奮進——2017全國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