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3日電 題:劉思金:站立在環境健康研究的前沿
開欄的話:我國廣大知識分子是建設國家的棟梁,是國家的寶貴財富。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為我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當下,我國廣大知識分子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工作、建功立業,涌現出了不少感人的典型、動人的故事。
新華社自4月23日起,開設《知識分子典型》欄目,推出系列人物報道,展示一批活躍在科技、健康、教育和新產業等領域知識分子的風采,描摹他們投身創新發展實踐,緊緊圍繞經濟競爭力的核心關鍵、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國家安全的重大挑戰,開拓創新的事跡,并呈現他們勇立潮頭、引領創新的品格,天下為公、擔當道義的情懷。
鹿永建、陳杰
博士生導師,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第一眼看到劉思金,很難將這么多頭銜和眼前這個看上去比博士生大不了幾歲的威海男人聯系起來。就是他,帶領團隊堅持不懈開展環境中典型污染物的健康風險評價工作,發現了多種污染物的腫瘤學效應和促瘤機制,完善了污染物影響腫瘤生長和轉移的體內外模型。
也是他,總能在與身邊人的交流中讓自己的科學初心鮮活,總是不忘記把自己的團隊帶好,有時還會沉思:如何在緊張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牢記對于社會的責任。
家人不經意之問,讓首席科學家陷入深思
做實驗、出差、指導學生……鐘表在劉思金這里仿佛被故意撥快了,早上6點,孩子還沒起床,當天工作的準備就此展開,送完孩子上學,8點他準時出現在了實驗室,組織團隊討論、參與實驗、指導研究生、授課、分析數據……晚上下班回家并不意味著工作結束,睡覺前的幾個小時往往用來處理剩下的工作。但是,他還是特意擠出時間與小學四年級的兒子交流。
正是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喜歡探究真相的兒子每天有無數問題等著“科學家爸爸”回答。和同事溝通十分流暢的他常常被10歲的兒子問住,“兒子還小,不明白專業術語,我需要用更通俗的語言對他進行引導”。耐心回答兒子問題時,劉思金常常意識到,他需要每天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才能把研究不斷推進深入。
環境與健康問題是當代生態環境、公共衛生乃至臨床醫學共同面臨的重大研究課題。劉思金所研究的環境毒理學任務是研究環境污染物對機體產生的毒性效應,作用機理及早期損害的檢測指標,這也是環境健康研究面臨的重要挑戰。
晚上,與本科學生物學、從事人事工作的妻子談到工作的時候,妻子有時突然發問:“這項研究的創新點是什么?”然后,他往往就陷入了沉思。帶著妻子的提醒和自己的反思,劉思金努力把創新二字融入科研工作。
“我們是環境健康風險的評估者,工作就是研究環境中危害人體健康的污染物,為揭示其致毒甚至致病機制提供科學依據。”劉思金說,目前,對新型和潛在污染物的研究是他工作的重點之一,目的就是爭取在這些潛在的風險還沒有造成大規模破壞之前就認識其可能的危害,并尋找對策。這恰恰就是劉思金理解的創新之一。
為了讓更多年輕人“看見森林”,他這樣帶領團隊
劉思金上班的地方是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三號樓,這座看起來很平常的辦公樓就是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走上7樓,大大小小的實驗室有忙碌的年輕人不停地進進出出,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專注和認真。其中屬于劉思金團隊的有20來人。
一走進他的辦公室,就會發現3個寫滿了分子式和推導符號的玻璃白板,“我會讓來討論科研工作的年輕人將自己的工作進展和想法說出來,寫下來,再引導他們拓展視野,從整體中看自己的工作亮點并明確創新之處”。劉思金坦言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習讓他受益很多,科學的判斷、活躍的思路、親力親為和勤奮的作風,為其后來的科學探索歷程夯實基礎。如今他結合實際將這些思維方式和踏實的工作作風傳遞給他的團隊:“做事情前,要能預判工作的大致脈絡,我希望年輕人能夠通過這種訓練方式形成自己對科學研究的前瞻性和全局意識。”
得益于這樣的科學思維和宏觀意識,劉思金研究團隊成果斐然。舉例來說,已經在重金屬類和有機類污染物的免疫損傷、代謝損傷和遺傳與表觀遺傳損傷方面建立了多項評價指標。這些評價指標,可作為評價相關污染物的健康危害和制定環境保護措施的相關依據。
叩問新材料的環境健康風險:拓展前瞻性研究
在美國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完成博士后學習深造的劉思金,2009年回國進入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今年已經是第8個年頭。這是中國環境健康研究快速發展的8年,如今中國已經在一些方面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同行并跑甚至領跑。然而,他沒有時間停下來慶祝……
頻繁出現的環境污染事件不斷撞擊公眾的情緒。何時能夠解決問題?我們何時才能遠離有污染的空氣?公眾的期待不斷在升溫。
對于劉思金和同行來說,必須積極面對當前已被人們認識到污染物的研究和治理任務,同時敏于發現新型污染物,從而提前有效控制住潛在風險,讓站在前沿的科研成果成為國家和人類環境保護的屏障。所以,劉思金團隊目前正在承擔一項國家973項目,研究目前在產業應用中十分風光的新型納米材料與納米技術,探究其環境健康風險并加以評估。
“對污染物的毒性與健康危害研究往往需要長期跟蹤,需要一個認識過程。”每分鐘都在忙碌的劉思金在努力保持自己的定力,不被有些浮躁的社會環境所影響,“現在很多污染物還在實驗研究、論證階段,還需要時間。”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劉思金坦言,他將繼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力爭自己的工作不僅讓同行認可,成果能夠得到轉化,更要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