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企業債券對提高全社會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企業債券累計核準發行2206只,規模超過3.26萬億元,較前5年增長了34.36%。
據介紹,企業債券始于上世紀80年代,是國家推進實施重大戰略、重大規劃,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的重要抓手。通過有效利用社會資金,企業債券先后支持了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全國電網建設改造、鋼鐵化工能源產業發展、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一大批關乎國計民生的重點項目和重大工程落地,為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進入新時期,我國經濟逐漸步入新舊動能轉換、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國家發展改革委始終堅持企業債券與實體經濟結合,發揮長期限、低成本的資金優勢,有效滿足了一大批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的融資需求。目前,債券資金主要投入交通、能源、保障性住房等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以及環保、旅游、養老等國家大力扶持的行業領域,有效緩解了投資項目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促進了實體經濟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放管服”要求,不斷推進企業債券發行管理體制改革,實現了從計劃指標審批模式向面對市場的核準方式轉變,支持資產質量好、經營能力強、信用水平高、投資項目優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推動提升社會直接融資規模。
2013年以來,我國陸續推出了16個企業債券專項創新品種,引領整個信用債券市場創新發展。例如,“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專項債券”助力企業去杠桿,“‘雙創’孵化專項債券”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綠色債券”推動綠色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社會領域專項債券”激發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旅游等社會領域的投融資活力;“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專項債券”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我國積極創新企業債券融資品種,推動“三去一降一補”,引領和撬動更多社會資金,助力經濟轉型升級。近幾年來,專項創新品種債券累計發行359只,總規模接近4000億元,有效支持了重點戰略領域和新興產業的融資需求,引導和撬動了更多社會資金,有序進入國家鼓勵支持的行業和領域。
據悉,有關部門將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基本原則,繼續推進企業債券發行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募投項目實行“正面清單+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在提高企業債券資金使用效率的同時,強化企業債券的產業引導功能,把更多的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上去。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通過債券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對企業債券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在深入推進企業債券改革創新發展的同時,有效管控企業債券市場風險。(經濟日報記者 顧 陽)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