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 2017年6月29日,在英國曼徹斯特,幾名警察在摩拜單車投放儀式上合影。曼徹斯特是摩拜進軍歐洲市場的第一站,也是其在全球投放共享單車的第100個城市。
克雷格·布拉夫攝(新華社發)
圖② 一位市民展示用于路側停車的APP。北京石景山區魯谷路和魯谷西街兩條道路試點路側停車電子收費,市民通過“北京交通APP”就能找車位并自助繳納路側停車費。 新華社記者 李 文攝
圖③ 這是放件員將包裹放在機器人的托盤上。浙江義烏申通公司的快遞智能機器人分揀系統工作著700多個快遞機器人,它們外觀近似掃地機器人,頂部有一個活動托盤用來運載包裹。 新華社記者 張 鋮攝
圖④ 這是河南鄭州“中大門”保稅直購體驗中心一角。 新華社記者 朱 祥攝
在過去的5年中,新經濟的蓬勃活力讓千千萬萬人感受著生活的便利和美好。重塑創新體系、激發創新活力、培育新興業態,新經濟不僅提升著人們的“獲得感”,也在為經濟社會各領域轉型升級注入新能量。從“Copy To China(中國模仿)”到“Kaobei From China(效法中國)”,“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服務全球的時代全面開啟。
“發展新經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強調發展新經濟,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經濟問題的準確判斷和對世界發展趨勢的深刻把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楊瑞龍說。
“新經濟與五大發展理念高度契合,近5年異軍突起,不斷釋放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中國社科院財經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說。
亮點紛呈新格局
“這5年,我從普通手機換成智能手機,在網上買年貨,出門騎小黃車,過去收一張100元的假幣,心疼得晚上吃不下飯,現在八成顧客用手機支付,再也沒有這樣的問題。”在北京市豐臺區馬家堡地鐵站附近賣菜的安徽大叔胡玉平臉上滿是笑意。
過去的5年,新經濟的增長畫出了一道陡峭的向上曲線。“奮起直追,迎頭趕上,中國新經濟亮點紛呈,讓人目不暇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廣乾評價說。
——基礎設施不斷夯實。網絡能力持續升級,建成全球領先光纖寬帶,光纖寬帶用戶占固定寬帶用戶比重超80%,排名全球第一。網絡覆蓋不斷提升,截至2016年底,互聯網上網人數7.31億人,比2012年增長29.7%。4G全面普及,2016年,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93.6億G,比2012年增加84.8億G,年均增長80.6%。提速降費動真格,固定寬帶和移動數據單位資費較2013年均下降80%以上。高速暢通、質優價廉的寬帶網絡構筑了社會的信息大動脈,對新經濟的基礎支撐作用日益增強。
——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網上零售成為消費增長新引擎。2016年,我國網上零售市場規模突破5萬億元大關,穩居世界第一,比2012年增長293%。快遞業務量313億件,比2012年增加256億件,年均增長53.1%。移動支付高速成長,2013年至2016年,我國移動支付業務筆數由55.45億筆增至1228.6億筆,金額由10.75萬億元增至208.41萬億元,筆數年均增長率超過175%,金額年均增長率超過165%。“我國移動支付的普及程度以及便利度,已經超過了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李勇堅表示。
——分享經濟廣泛滲透。網約車、共享單車、房屋短租等分享經濟漸成氣候。2016年,我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3%,知識技能分享增長205%,房屋住宿分享增長131%,交通出行增長104%;分享經濟融資規模約1710億元,增長130%;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的人數超過6億人。
——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不斷“落地”。杭州肯德基KPRO餐廳成為全球首個“刷臉支付”商用試點,百度地圖為北京400多個路口提供基于大數據的智能監測。自2011年起,中國人工智能每年新增專利數超過美國。2016年,中國新增人工智能專利9000余項,為美國新增專利數的兩倍多。
——“中國方案”揚帆出海。9月22日,ofo小黃車宣布在一天內進入5座歐洲城市。截至2017年6月底,我國自主研發的TD-LTE已部署192個國家和地區;螞蟻金服技術輸出印度互聯網支付公司Paytm、泰國支付企業Ascend Money、菲律賓數字金融公司Mynt;今日頭條新聞聚合發展模式持續輸出,跨境電商滿足海外消費者廣泛需求……美團點評CEO王興表示:“中國在新經濟領域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實踐過程,為廣大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從今年上半年的最新統計看,我國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1%和10.8%,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快了6.2個和3.9個百分點。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2.6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30.3%,同比增長超過18.9%。“這充分說明了新經濟在凝聚新動能,改造傳統動能,推進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魯春叢這樣表述。
賦能未來新速度
“這5年,我最大的變化就是找到了新工作。2015年夏天我開上了滴滴快車,現在1個月能收入四五千元,好日子眼瞧著越來越近了。”鐘長青開著一部白色新捷達穿行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去年,滴滴出行創造出1750萬個靈活就業和收入機會,在這些司機里,有238.4萬人來自去產能行業。
新經濟與傳統產業不斷加速融合,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與價值鏈重塑,為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注入強勁動力,網約車只是一個縮影。“以技術創新為引領,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體現了新生產力發展趨勢,新經濟成為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表示。
在零售業領域,借由成熟的消費互聯網,“新零售”不僅讓線上線下“化敵為友”,更讓傳統商業面貌一新。按照阿里巴巴CEO張勇的說法,新零售的本質在于以大數據驅動下完成人、貨、場的重構,產生化學反應,形成新的消費價值和體驗。盒馬鮮生的3公里半小時配送到家,繽果盒子無人超市的智能識別,德克士依據消費大數據研發新品。快速反應、精準營銷、數據增值、“黑科技”……通過一次次數字化重構,零售業這棵大樹自然生長出不同面貌的全新枝條,中國也成為未來商業變革的最大試驗場。
在制造業領域,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不斷深化,工業互聯網蓬勃興起,智能化生產、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型制造等一批新模式新業態百花齊放,符合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方向的新產品不斷涌現。共享生產能力、共享設計能力、共享設備……大量的生產要素共享模式出現,不僅降低了創新創業的成本,也大幅度減少了產生過剩產能的可能性。新經濟的賦能,還帶動了傳統制造企業的服務化轉型,產生了“制造+數字+互聯網+服務”的新模式。例如,傳統建筑機械企業三一重工大力開發工業互聯網平臺,如今已接入超過23萬臺設備,實時采集5000多個運行參數,能為客戶提供精準的大數據分析、預測、運營支持及商業模式創新服務。
借由“融合”,一系列創新服務模式也應運而生。丁香園、平安萬家、微醫等移動醫療紛紛開出線下實體醫療機構;北京市石景山區提出打造全市首個共享汽車示范運營區,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多地開始出現多家共享汽車平臺;碎屏險、退貨險、延誤險等諸多碎片化險種“飛入尋常百姓家”,2016年,僅眾安保險的退貨險保費就達到11.9億元。這些層出不窮的“四不像”,正在大步走出一條條通往明天的嶄新路徑。
借由融合,機構、人才、市場、資金也充分活躍起來,推進創新發展后勁十足。黨的十八大以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廣泛開展,我國市場主體量質齊升,2016年日均新增注冊企業1.5萬戶,全國各類眾創空間超過4200家,科技孵化器、加速器逾4000家。創新企業也得到了資本市場強有力的支撐。5年來,我國風險投資規模持續擴張,年投資筆數增長5.1倍,投資規模增長18.1倍;新募基金數穩步上揚,增長66.5%,新三板掛牌企業10163家,創業板企業570家。
良性互動新機制
“5年過去了,我算是吃下了一顆‘定心丸’,跨境電商監管政策靈活,市場不斷規范,我們賣家終于成了‘正規軍’。”福州的賣家吳星宇5年前從德國留學回來,作為幾家德國童車公司的代理商,他的公司去年流水已超過5000萬元。
與跨境電商一樣,O2O、網約車、共享單車……一系列新業態的出現,為監管提出了一道道新考題。5年間,管理部門與企業建立起密切協作協調關系,堅持鼓勵支持和規范發展并行、政策引導和依法管理并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重,既保護了企業的創新熱情,也化解了網絡風險,保護了公眾利益,走出了一條良性互動的新路。
“政府不斷優化服務,大力完善支持政策,積極調整監管方式,努力強化支撐保障,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有效促進了新經濟的茁壯成長。”李勇堅對這種良性互動印象深刻,“一個明確的原則就是‘發展和規范’,比如網約車的基本規范文件《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出臺于2016年,是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后才出臺”。
監管與新生態之間的良性互動,來自于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近年來,國務院先后取消和下放部門行政審批事項超過600項,提前兩年超額完成本屆政府減少三分之一行政審批事項的目標。工商登記由“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前置審批精簡85%以上。新設企業完成全部注冊時間從改革前的平均26天縮短到14天。推進簡政放權、放寬市場準入、著力減稅降費,這些舉措為新經濟發展營造出了包容開放的創新創業環境。
監管與新生態之間的良性互動,也來自于新的監管理念。監管部門對可能出臺的政策及其影響反復評估,建立起科學彈性的政策評估框架,同時采用各種先進技術參與監管,比如滴滴、摩拜、ofo小黃車等企業實時向監管部門提供數據,以大數據支撐監管決策,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監管部門科技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監管與新生態之間的良性互動,還來自于法治建設形成的制度保障。2016年11月份,《網絡安全法》出臺,并于2017年6月1日起開始實施,同時《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電子商務法》等也在加快起草中。“它們將進一步規范和調整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中出現的新型法律關系和法律問題,以平衡安全與發展之間的關系。”魯春叢表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