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通過養殖鴿子富起來。 楊 冰攝
從位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的河南淅川縣香花鎮柴溝村搬遷到移民新村,我們一家不僅住上了新房,還開辦了修車廠,養殖肉鴿,全家人過上了幸福美滿的日子。
如今回想起6年前,我們數百位鄉親揮別故土、支持國家建設時,誰也沒想到這么快就能過上今天這樣好的日子。這兩天,鄉親們聚在一起聊天,談到十九大報告提到的“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大家都很激動:“黨和政府總是惦記著我們搬遷移民呢!”
“黨的好政策,讓我們提前奔小康。現在的日子可真得勁兒,天天都像過大年!”一場連綿的秋雨洗靚了河南淅川縣厚坡鎮柴溝移民新村。整齊劃一的小區房鱗次櫛比,郁郁蔥蔥的綠化帶生機勃勃……在位于移民新村前排的小院內,“鴿大王”李建軍高興地說:“十九大報告好多話,都說到了咱們的心坎上。不是有個網絡詞嘛,黨的惠民政策真給力,我們大伙滿滿都是獲得感。”
揮別故土,向著更好的生活
我的老家在淅川縣香花鎮柴溝村,那里地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常年山清水秀,四季鳥語花香。這個擁有300多戶人家的寧靜小村莊,偎依在峰巒高聳的南山腳下。小村莊前是煙波浩渺的丹江口水庫,一眼望不到邊。
道路是制約村子發展的瓶頸。走出大山,要翻過20多公里的“十八盤”,爬過提心吊膽的“閻王崖”,中途還得換乘小船,等趕到附近的集鎮上,天都黑了。因為路不通,村里的山貨賣不出去,村外的“洋貨”運不進來;村里的姑娘盼著嫁到山外,山外的姑娘卻不愿進村。因為路不通,很多人一輩子都沒出過大山。我兒子初中畢業后,轉到縣城上學,去上學的那天晚上,他激動得一夜未眠——那是他14年來第一次走出柴溝村,走出大山啊!
2009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省丹江口庫區16.5萬移民搬遷工作啟動,涉及我們縣的11個鄉鎮184個行政村1276個村民小組。搬遷分兩批實施,柴溝村是第二批移民搬遷村。
2011年6月25日,在滾滾的車塵中,我們全村786名鄉親,揮淚告別故鄉,看著身后長長的車轍,我將眷戀珍藏到了心底……
翻南山,過丹江,顛簸了70多公里,車隊到達了厚坡鎮柴溝移民新村,此時的我沒有想到,這里竟是開啟我人生新的起點。
厚坡鎮柴溝移民新村位于淅川縣渠首大道主干道及縣香九厚工業園區附近,交通便捷,房屋為獨棟小樓及單元房,頗有大城市住宅的感覺。走在平坦的柏油馬路上,母親佝僂的身姿舒展了許多,撫摸著園區栽種的觀賞石榴,她獨自呢喃道:“幸福真是來得太突然……”
幾天后,新村分配的土地成功流轉,我獲得了每畝地每年500元收入,地還是自己種,每天多拿80元工資。此時,外地務工的兒子也帶著修理技術回家了。在親戚朋友的資助下,我們在附近的香花鎮辦起了修車廠,月收入3000多元。
幸福來敲門,好事一個接一個
“老李在嗎?有個好事兒想跟你商量。”2012年5月份的一個早上,村黨支部書記劉英文夾著一沓文件,興沖沖地跑到了修車廠:“今年縣里大力支持養殖業,我開完會帶回了優惠政策,一起干養殖,不知道老哥有沒有興趣?”
財政扶持、品牌認證獎勵、基地建設獎勵……一系列的優惠政策,讓我應接不暇。經過支書的一番講解,我盤算了起來:“如今修車廠有兒子照顧,我農閑又無事可干,眼瞅著新村有地、交通方便、政府有好政策,不如發揮余熱干上一把!”
家人同意后,村支書帶著我和村里其他幾個人輾轉鄧州、十堰、德州等地考察市場,一路艱辛但充實,似乎又回到了激情燃燒的歲月。這幾年,我人一步步走出大山,過上了好日子。如今,我的思想也走出了大山,向著更好的生活進發……
村支書跟縣移民局領導聯系,撥給我們村1200萬元產業發展經費,幾個月后,62畝的養殖小區內,24個養殖大棚拔地而起。藍色的塑鋼棚頂、雪白的水泥墻壁,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更顯清新悅目。
如果說幾次外出取經學習,得到的是發展養殖的“軟件”,那么養殖小區的建成,則是發展養殖的“硬件”。2013年初,我這個資深“鴿盲”,拿出幾年的積蓄,又向親戚借了一部分,投資15萬元,承包了一個大棚,配上標準化鴿舍,買進600對鴿子,從零開始養起了鴿子。
鴿子號稱“空中黃金”,營養價值高,很受保健市場青睞。考察市場時,我積累了一些客戶的信息,那段時間,訂單足、來錢快。每當我走進鴿房,看著雪白的鴿子上下雀躍,聽著鴿子的啄食聲,就止不住歡喜。
幸福有時也會跟人開玩笑。
好景不長。2013年,禽流感爆發,我的鴿子銷售也受到影響。那一年,我虧損了7萬元。
前期的努力絕不能付諸東流!2013年冬天,兒子幫我買了電腦,我這個已近花甲之人從認識鍵盤開始,學上網、研究養鴿技術。
通過網絡,我學到了更多養鴿技術,也聯系到了更多客戶。2014年,我的鴿子又俏銷起來,鴿蛋最高賣到3.8元一個。
那一年,我還清了所有債務。兒子勸我安享天年,我卻想靜下心來養鴿子。于是,將修車廠完全交給兒子打理,還花30多萬元給他買了客車,專跑縣城到香花柴溝的線路。如今,兒子的事業紅紅火火,我的肉鴿存欄量也達到12000只。
分享幸福,才能化為真正的福氣
不過,這時候看著身邊許多一起出山移民的兄弟姊妹還在為生計而奔波,我心里始終不是滋味。“養鴿子能讓我富起來,當然也能讓他們富起來!”帶著這個念頭,我又謀劃著拉鄉親們入股辦養鴿合作社。
剛開始,沒幾個鄉親真正愿意干,但在幾個舊友的支持下,建軍農民養鴿合作社終于成立,經過辛苦經營,產生了良好效益。當看到確實能掙錢時,鄉親們都紛紛入股。如今,我們聘請了專門的管理人員,統一管理、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現在每戶年凈收入都在10幾萬元以上。
收入提高后,大家干事兒更有勁了!近期,村里通了沼氣,村民做飯不再掏錢,無公害蔬菜基地、養豬場、獼猴桃基地紛紛建立,務工、增收的機會越來越多,村集體收入已達80萬元,每年村民都有紅包領。如今,新村人均收入已達萬元以上,僅今年村里就多了20輛轎車……
現在,我真真切切感到了發自內心的幸福感,這份幸福得益于自己的努力,得益于周圍鄰居、朋友的認可,更得益于黨和政府的好政策。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真脫貧、脫真貧。有了總書記“撐腰”,再加上我們自己使勁,未來的日子一定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經濟日報記者 夏先清 通訊員 楊振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