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日訊 (記者 周明陽)近日落幕的2017北京國際設計周盛況空前,呈現出爆發性增長的態勢——在京津冀三地舉行,十大主體板塊活動,41個面積達5000平方米以上的分會場和1個網絡分會場,近千場設計活動和展覽,超過800萬人次現場觀看,在線觀眾5000多萬人次……一個個數字刷新了北京國際設計周的紀錄,使其成為北京文化活動及國慶節中的大事件。
“今年對于北京國際設計周而言是非常關鍵的年份,從國際前40強躋身前四強,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資源積累,和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對國外設計師的巨大吸引力。”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副總經理、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王昱東興奮地說。經過9年八屆的發展,北京國際設計周逐漸演變為一場呈現日新月異、潮流更迭的世界級設計盛宴,也給大眾提供了感受前沿思想、近距離接觸設計大師的難得機遇。
三區域顯示大作用
設計周起源于有著“設計界奧林匹克”之稱的世界設計大會,自首屆創辦以來始終以問題為導向,貼近城市、產業發展所需,旨在將設計理念融入城市經濟和社會生活,促進設計資源的合理分布,推動設計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在創新與傳播設計理念、推進創意設計產業發展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在多年實踐的推動下,北京國際設計周對于解決城市問題、提升城市品質、改善城市生活方面的積極作用已逐步顯現出來。例如在北京大柵欄、白塔寺、什剎海等區域,設計周充分發揮了搭建平臺、凝聚社會力量的作用,吸引藝術家、設計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居民等參與街區的更新改造,形成了諸多專門針對區域典型問題的優秀設計作品,成為城市更新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總結2017年舉辦北京國際設計周的特色,王昱東說,今年設計周分會場的落地轉化率有了大幅提升,有將近一半分會場進入常態化運營,未來這種勢頭還將延續下去。“以前有種趨勢是國外設計師將北京國際設計周當成‘跳板’,在這里參加活動,然后去上海談產業合作和項目落地,或者去深圳尋找加工企業和代工廠。這種現狀必須改變”,王昱東表示,讓國際國內更多好的設計資源在北京落地,是當前設計周的重要工作。
“三張牌”帶出新規劃
那么,北京國際設計周積蓄的創意力量將如何完成市場轉化,從而成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價值呢?王昱東透露,未來設計周將主打“三張牌”。首先要建立更多主題園區,加快北京國際設計周主會場永久落地進程;其次要提升北京國際設計周的市場化水平,配合北京文化中心建設,逐步形成輻射全國、以設計版權為主的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再次是要設立專項基金,對設計產業進行投資,通過金融等方式將設計周的效果放大。
此外,中國國家設計藝術館的籌備工作也已經納入議事日程。王昱東介紹,北京是聯合國認定的設計之都,理應有自己的設計藝術館。這樣一個場館可以實現收藏的功能,無論是有形的設計圖紙,還是無形的設計版權,都可以在這里得到完整保存。此外,中國的設計產業正在興起,每年有50萬設計專業的學生畢業,還有不少設計師在國外學習工作過,設計水平在很多方面已經與國際水平保持一致,應該通過建立博物館、藝術館的形式將這些內容收集整理,也可以作為給設計領域新人的“教科書”,為他們提供借鑒和啟發。
三愿景彰顯新定位
展望未來,設計周的愿景體現在三方面,第一是公益性,配合北京國際設計之都建設,提高政府主管部門,尤其是與城市建設、規劃有關的部門人員在設計方面的鑒賞能力,為設計師提供合適的發展機會,包括軟硬件方面的保障,還能讓市民在設計中感受到生活環境的改善,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第二是在學術性方面,設計周可以繼續保持學術領先水平,逐步發展為設計思想的風向標;第三是在設計產業發展層面,未來設計產業增加值應明顯提升。
王昱東表示,未來設計周將繼續堅持學術主導,按照文化部、北京市政府要求,繼續配合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一體化、宜居城市建設、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產業升級轉型等中心工作,使設計周發揮的作用更加接地氣,“我們的新目標是將北京國際設計周打造成為城市創新平臺,而不再僅僅是一個設計類的大型活動”。
(責任編輯: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