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生產總值跨過7500億元,8.2%的增速為近4年來最高;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穩居廣東地級市首位;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比突破50%;市場主體突破100萬戶,居廣東地級市第一;下轄28個鎮全部入選全國千強鎮……
近日,就在“制造名城”東莞市曬出一份亮麗的“2017成績單”之際,東莞市委“一號文”《關于進一步加快經濟轉型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新鮮出爐,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東莞方案”。
處于轉型突圍“攻堅關口期”的東莞對當前發展中的問題有著清晰認識。“產業發展層次總體偏低;與國際接軌的經濟管理體制和貿易方式尚未建立完善;傳統制造業智能化轉型仍處于爬坡越坎階段,新動能未能真正挑起大梁……”東莞市市長梁維東說,針對這些難題,新出臺的高質量發展“東莞方案”聚焦挺進創新型一線城市、振興實體經濟、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三大支撐,以期在高質量發展階段走在前列,為全省全國探索新的經驗。
挺進“創新型一線城市”
在此次高質量發展“東莞方案”中,東莞首次明確了“向創新型一線城市挺進”的目標。
躋身“創新一線”底氣何在?“東莞吸引頂尖科技創新資源的步伐正在加快。”1月21日獲頒中國科學院、科技部等8部委評出的“2017年度科技創新人物”的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院士對東莞表達了滿滿的信心:“10年前我來到東莞主持中國散裂中子源建設,那正是東莞產業轉型升級開始的時候。這么多年過去,我親身感受到了東莞科技創新、產業轉型的巨大成就,看到了一批高科技企業、眾多科研機構在東莞聚集、壯大。相信在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背景下,東莞的科技創新、轉型升級一定會取得矚目的成就。”
近年來,東莞著力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升級版”,不僅迎來了散裂中子源等一批高端科學裝置和平臺,凝聚了眾多像陳和生這樣的科技精英,在高企數量、研發機構、專利發明、科技金融等方面也碩果累累,多項創新指標居廣東省前列,為向創新型一線城市挺進打下了堅實基礎。尤其在過去一年,東莞實施了科技創新平臺支撐計劃,啟動了廣深高速創新資源帶建設,創新環境極大優化。
當前,廣東省著力推進的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成為東莞創新驅動的新引擎。根據規劃,廣州、深圳“雙引擎”加上東莞,將形成“一廊十核多節點”空間格局,最終形成廣東乃至全國最重要的創新發展地區。東莞提出,將推進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東莞段建設,依托國家散裂中子源高標準打造中子科學城,牽引東莞加快向創新型一線城市挺進。
據了解,中國散列中子源項目預期于今年3月份竣工,建成后每年將吸引上千名頂級科學家到東莞工作。根據規劃,中子科學城將被打造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高品質國際社區,承載高端人才、產業、資本等創新資源集聚發展,構建國家大科學裝置集群、國家重要實驗室集群、世界科學家集群、世界前沿產業集群等四大集群,成為提升中國在全球基礎研究和科技產業創新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平臺,也成為未來10-20年東莞贏得創新驅動發展競爭主動權的戰略支撐。
打造智能制造強市
智能制造,一直是東莞振興實體經濟的希望所在。
近幾個月,東莞在與國內頂級智能制造企業合作方面大動作頻頻。去年11月,東莞與中國最大集成電路企業、世界第三大手機芯片企業紫光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紫光集團擬在東莞投資1000億元建設芯云產業城項目,并設立5G技術研究院、物聯網研發應用中心、智能汽車芯片研發基地等;12月,東莞又與華為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國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示范區,推動東莞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科教等產業發展。
“東莞制造業的優化發展呈現出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順利,二是電子元器件的產業配套能力強。”東莞市有關負責人表示,過去一年,東莞著力扶持以先進制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發展,全力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2017年,東莞實施“機器換人”專項資金申報項目2698個、總投資386億元;實現智能手機出貨量3.56億臺,主營收入增長高達28%,華為、OPPO、VIVO手機出貨量穩居全球前六。
此次東莞出臺的高質量發展“方案”,明確將“打造智能制造強市”作為實體經濟振興發展的著力點,并部署系列舉措。未來東莞將在機器人、智能裝備等領域引進一批帶動作用強的優質項目,引領智能產業鏈升級,打造若干個年產值過千億元的產業集群;將大力推進傳統制造業自動化、智能化升級,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還將加強智能制造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培育一批智能化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形成智能制造全生態鏈。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東莞提出了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制造中心的定位,正全力打造松山湖、濱海灣新區、水鄉經濟區等融入大灣區的重大發展平臺。東莞市市長梁維東介紹說,東莞有港資企業6485家,希望與香港工商界加強合作,不斷強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脊梁”。
改革開放40年來,東莞的高速發展得益于在開放型經濟領域的不懈探索,也因此成為廣東唯一入選全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的城市。過去一年,東莞進出口總額突破1.2萬億元;在全國率先實行“以企業為單元”的加工貿易監管模式等改革,形成了25項具有良好示范效應的改革做法;大力推動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全市一般貿易占比達46%……
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實施,成為東莞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新優勢,為東莞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實現歷史性躍升提供了新機遇。此次出臺的《意見》提出,未來東莞將著眼參與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高品質規劃開發建設濱海灣新區,攜手廣州南沙、深圳前海共同構筑粵港澳大灣區的開放核心軸帶,打造國內外高端智造業總部集聚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基地和粵港澳協同發展先導區。
而今,濱海灣新區的藍圖已緩緩展開,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制造業中心的輪廓逐漸清晰。紫光集團芯云產業城作為東莞歷年來引進的投資規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項目,就“落戶”在濱海灣新區。紫光集團承諾,將確保把項目建設成與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相匹配的科技新城。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龐彩霞 鄭 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