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筆者參觀了中部省份的一個村莊。老支書帶著村里人奮斗20多年,實現了一個愿望:讓農民過上城里人的生活。村里樓房一棟接一棟蓋起一大片,3000多“原住民”都“上樓”住進了單元房。與此相對的是,不遠處一片荒廢的老屋。那是村里人剛剛走上溫飽時蓋的房子,記錄著村莊過往的歷史。
望著那些灰瓦白墻的“老”房子,筆者心中突然生出一個問題:鄉村振興,是讓農民過上城里人的生活,還是讓農民過上“新生活”?
過上城里人那樣的生活,曾是一大批農民的向往。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農村建設總是朝著城鎮化的方向前進。客觀地說,城鎮有很多值得農村學習的地方,尤其是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生活設施改造、基層社區管理等方面。但是,農村發展的目標一定不是在遠離城市的地方造出“城市一樣的生活”。
比如,有過農村生活經驗的人,都熟悉鄉間的院子。無論南方還是北方,農民習慣在房前屋后留出一個院子。在農耕歷史發展的長河里,院子的功能不斷豐富,而且越來越融入人們的生活,成為田園生活中最富情感內涵的載體。而在城市生活中,居住密度加大了,居民很難體會到“院子”帶來的舒適方便。
其實,在農村生活中有許多滲透于建筑細節和鄉村肌理的內容。鄉村本身是一個社區單元,也是一個社會文化主體。我們建設新農村,讓鄉村美起來,就得留住這種蘊含著精神文化的東西。如果把“城里的生活”簡單地復制到農村,讓農民也蜷縮在林立的樓房里,而不讓他們擁有充分的活動空間,這大概并不是農民想要的新生活。
現在,很多地方都在為鄉村振興而奮斗。筆者認為,振興鄉村的著眼點和出發點都應該落在農村和農民那里,所有的努力都應是為了讓農民過上新生活。這種“新生活”的參照物當然有城市生活的內容,但絕不是城市生活的簡單“翻版”。
農業和農村現代化需要立足于不同的農村實際,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著自身特有的內容。我們的新農村建設當然要借鑒城市建設和管理的成功做法,但更應該充分考慮農民的情感需求和文化需求,保留和體現鄉土特色。
“過上城里人的生活”不能成為單一目標。讓農村千姿百態,農民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社會文化環境里,城鄉才能都美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魏永剛)
(責任編輯: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