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GDP增速超預期增長6.9%,宏觀經濟運行好于預期。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經濟學者對中國經濟表達了樂觀看法,這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因素: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找到了正確的解決方案、具備了堅決的執行力。
2015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這對中國經濟問題的解決可謂切中時弊。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要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未來一段時間內五個方面的改革亟待突破。
第一,通過地方試點方式,調動地方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的積極性。過去40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取得一項重要經驗就是地方試點、試驗,因為中國幅員遼闊,一些問題到了不同的地方就變得錯綜復雜,需要鼓勵各地結合自身實際開展相關試驗。過去,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國企改革“抓大放小”等,無一不最早來自于基層的實踐和智慧。
第二,國企改革。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已經證明什么樣的產權更有效率、什么樣的產權是無效的。改革的目的是用有效率的產權替代無效率的產權,市場經濟的本質是資源有效配置。因此,國企改革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第三,大力度、大規模地放活服務業。截至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到以服務業主導產業的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滿足美好生活需要,服務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應通過體制機制的完善,更大程度地放活服務業。
第四,大規模地降低微觀主體的成本。降低成本,釋放企業家的創造創新活力,能夠給微觀主體尤其是企業家帶來發展信心。其中,包括減稅、降低制度成本,還包括降低各種辦事、費用成本。
第五,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促進金融回歸本源,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對此,一定要排除萬難,堅決抓下去,促進金融和實體部門的良性互動。同時,防止監管競賽和監管疊加引發新的風險,把握好節奏和力度。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應當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展現新時代、新氣象。(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任澤平)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