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其中的核心關鍵詞為提標準、降補貼,同時,充電補貼逐漸轉為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新能源汽車使用和運營等環節。
新政策出臺,體現了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技術進步的鼓勵,掌握新能源電池核心技術的龍頭企業競爭力將充分體現。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長期發展而言,補貼金額下降,補貼標準提高,將有助行業競爭格局逐步優化。
自2013年我國出臺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以來,借助于政策的刺激和帶動作用,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飛速增長,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和消費國。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績單亮眼。數據顯示,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增長雙雙超過50%。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這兩項數據已經連續3年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當前補貼政策的弊端也日漸明顯。據統計,我國目前電動汽車制造企業已有近300家,已開發和在研的車型有近5000種。補貼豐厚,加上投資門檻較低,吸引了大批投資者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造成了一哄而上的混亂局面。此外,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也容易讓車企患上“政策依賴癥”,企業缺乏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的動力,行業容易出現低水平盲目擴張。
新政策符合產業發展的需要,也釋放了一種信號。面臨即將發生的洗牌,技術升級成為唯一的選擇和出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在于替代汽油的“動力”,大容量電池和長續航里程將成為繞不開的關卡。通過抑制低水平的非理性投資去弱留強,讓新能源汽車產業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與此同時,新政策從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逐漸轉為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新能源汽車使用和運營等環節,為電動汽車“跑起來”提供了保障,也為相關配套產業帶來發展機遇。
據統計,截至1月底,我國公共充電樁達22.5萬個,特來電、國家電網、星星充電、中國普天在充電樁市場排名前四位,國家電網的七縱四橫高速城際充電網和特來電、星星的城市充電網保障了新能源汽車初期的發展。
然而,重資產、重運營、高回報周期的行業屬性,也必然導致充電樁企業投入越大、負擔越重,這些企業也都在積極尋找可持續、生態型、創新的商業模式。由于運營收益是循序漸進的,但建設投入卻是一次性的,在這個過渡時期,國家為充電設施建設注入“強心劑”,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產業的投入產出平衡和可持續發展。
補貼逐步退坡會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邁向市場化的重要拐點。在政策引導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優勝劣汰已經不可避免。劉 瑾
(責任編輯: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