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要:今年以來,央行運用存款準備金、中期借貸便利等工具投放中長期流動性,對滿足實體經濟中長期融資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貨幣政策更注重把握總量調節與結構性支持的平衡,引導增量流動性重點投向政策支持領域
7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公告稱,為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7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上措施將釋放流動性約7000億元,可吸收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在較高水平。當日,央行暫停了公開市場操作。
中長期流動性投放高于去年
定向降準落地后,金融機構流動性預期改善,市場利率大幅下行。
7月5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全線下行,顯示流動性預期明顯改善。其中,7天品種下行約6個基點至2.61%附近,14天和1月品種下行幅度較大,14天品種下行約20個基點,1月品種下行約16個基點。當日,交銀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指數(IBLI)顯示為“正常”,表明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正常運行。
6月24日央行公布將實施定向降準后,中長期資金供應加量改善了市場主體流動性預期,大中型銀行積極融出資金,貨幣市場平穩跨過半年末關鍵時點。
今年以來,央行投放中長期流動性高于去年。央行運用存款準備金、中期借貸便利(MLF)等工具投放中長期流動性約2.8萬億元,遠超去年全年1.76萬億元的總和。金融機構中長期資金來源明顯擴容,資產負債匹配程度提高,對滿足實體經濟中長期融資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
從市場參考基準看,7天回購加權平均利率運行中樞從1月份的2.85%左右下行至目前的2.7%左右;長端利率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年初的3.9%大幅下行至目前的3.47%,降低43個基點,同期10年期國開債利率更是下行66個基點。業內專家認為,企業融資成本主要取決于中長期利率,市場利率下行有助于降低優質企業的發債融資成本。
在定向降準釋放較多中長期流動性的同時,一些市場人士仍在宣稱“資金緊”。業內專家認為,這些人所說的“資金緊”實際上是說銀行存款流失或存款增長乏力,并非缺乏流動性,二者不能混為一談,否則會誤導決策。
平衡總量調節與結構支持
當前,貨幣政策更注重把握總量調節與結構性支持的平衡,引導增量流動性重點投向政策支持領域。
業內人士指出,從降準支持普惠金融、小微企業、“債轉股”和擴大MLF抵押品范圍看,今年以來的貨幣政策注重把握總量調節與結構性支持的平衡,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又引導流動性和金融資源優先投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在指向性滴灌的同時,避免“水源”再度流向國企等高杠桿主體,以更好地貫徹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打好三大攻堅戰和有效控制宏觀杠桿率的總體要求。
債券市場是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近期債券市場個別違約事件引發關注。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政策助力下,信用債市場已有所企穩。6月份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5235億元,同比和環比分別增加489億元和241億元;凈融資480億元,同比和環比分別增加541億元和1435億元。
近日,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談到債券市場違約問題時表示,截至今年5月末,市場違約金額占整個公司信用債的比例是0.39%,明顯低于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1.74%,也明顯低于國際債券市場1.2%至2.08%的違約率水平。
潘功勝認為,今年債券違約的頻次和過去兩年比,沒有發現異常。適當違約,對于發行人和投資者而言都是一種制約,這種信用差別會表現在發行債券的價格上,這對中國債券市場的長期和健康發展是好事。
貨幣政策不松不緊
“近期央行定向降準等一系列支持措施,可能會對下半年信貸投放產生一定程度的積極影響。”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可能維持穩定。下半年,央行貨幣政策工具運用方式不斷組合創新,調控更趨靈活,維持銀行間市場利率基本穩定的難度不大。盡管下半年仍存在美國加息同時上調流動性工具操作利率的可能,但對銀行間市場利率上行的操作效果很大程度上會被增加的宏觀流動性供給對沖掉。
業內專家認為,2018年以來,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總體看取得了較好成效,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市場利率基本平穩,為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發揮了重要作用。預計下半年,貨幣政策仍將繼續保持穩健。
連平預計,下半年M2增速可能逐漸企穩,社融與M2增速背離收窄。目前信貸平穩較快增長將有助于M2企穩。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把握好結構性去杠桿的力度和節奏,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穩定市場預期,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