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多,國內結構調整正處于攻關期的背景下,我國上半年經濟運行呈現出了增長平穩、就業擴大、通脹溫和的良好格局。
其中,GDP增速已經連續12個季度保持在6.7%至6.9%的區間;就業總體平穩,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3個月低于5%;物價水平總體上呈現溫和上漲態勢,上半年CPI同比上漲2%,且連續多年保持在2%左右波動。
更重要的是,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明顯,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也在明顯提升。
可以說,今年上半年,我國交出了一份有顏值、有氣質的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這一成績的取得,與各地區各部門主動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砥礪奮進、闖關奪隘是密不可分的。
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判斷,并明確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此后,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全國上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破除無效低效供給,深化改革開放,加強創新驅動,積極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經濟運行內在穩定性協調性增強,轉型升級成效突出,新動能茁壯成長,質量效益持續改善,推動了經濟運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態勢良好。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有所上升。從外部看,世界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對世界經濟復蘇構成了重大挑戰。從內部看,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制約經濟持續向好的結構性、深層次問題仍然突出。
不過,隨著我國經濟運行韌性不斷增強,經濟穩定運行勢頭繼續鞏固,質量效益穩步提高,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包容性、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將為我國繼續對標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我們必須始終把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主動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對標,支持各地區結合實際積極探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途徑,科學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確保經濟平穩健康運行。(經濟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