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赤水市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這里有數以千計的大小瀑布,有紅巖似火的丹霞地貌,有修長青翠的綠竹成林,有四渡赤水的長征遺址,有與恐龍同時代的植物活化石桫欏。“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鄉”“桫欏王國”“長征遺址”,這么多形象名片里,哪一個才是赤水最寶貴的資源?
面對這個問題,赤水人的回答高度一致——
“良好的生態是赤水最寶貴的資源。”赤水市發改局副局長任其鑫說,赤水從1990年確立“生態立市”,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綠色城鎮4個生態特色經濟,去年赤水成為貴州第一個脫貧攻堅出列縣市,順利脫貧摘帽,“現在,赤水的生態經濟占比已連續兩年超過75%”。
任其鑫的話得到了赤水老百姓的佐證。“好生態最值錢。生態保護得好,現在回頭客很多。”在赤水市四洞溝景區從事旅游服務業的村民劉成文告訴記者,他兩年前開始在景區開小飯館,土雞、鮮筍、高山冷水魚最受游客歡迎,“做了旅游后,我收入翻倍。以前一個月掙四五千元,現在有八九千元”。
在赤水,高度依賴生態而發展的旅游業,近幾年實現了井噴式增長。2017年,赤水市接待游客1634.09萬人次,同比增長36.08%,旅游綜合收入185.17億元,同比增長36.77%。今年前6個月,全市接待游客930.9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93.46億元。
“旅游增長,交通條件的改善是直接觸動因素,但根子還在于生態保護得好,大生態帶來大旅游。”赤水旅發公司董事長楊月平說,公司2013年時收入才1300多萬元,去年收入達到了4億元,“赤水旅游業在嚴格執行環保措施的前提下,做到有序開發。赤水曾經做過旅游資源普查,可以開發成4A級生態景區的資源有60多處,但目前已開發出的純生態旅游景區僅6個。我們發展旅游,不會犧牲環境來搞過多過濫的開發。這幾年雖然游客猛增,但因為保護得好,沒有感覺到生態環境變差”。
在貴州,依賴生態同時也注重保護生態的,不僅僅是旅游業。
“赤水市森林面積224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82.85%,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綠色生態屏障。”赤水市林業局局長李紹彬介紹說,赤水的竹子多,通過竹材開發利用,每年可替代木材60萬立方米以上,相當于每年有近6萬畝森林得到保護。全市年采伐雜竹材80萬噸,楠竹材1200萬株,各類竹筍5萬噸,初步形成建材、裝飾板材、工藝品、全竹造紙、家具和竹筍加工六大系列產品300多個品種,以竹業為主的循環經濟初具規模。2017年,全市林業綜合產值達63億元。
生態最重要,這已成為赤水人的共識。赤水市水務局副局長熊建波告訴記者:“河長制的推行得到了赤水人民的大力支持,赤水市有1852平方公里,都屬于赤水河流域,對赤水河的保護是我們生態保護的重中之重。我們推行的河長制,就是依靠民間河長來監督,政府河長來解決問題。”
赤水市從2017年全面推行河長制,目前共設市級河長21名、鄉鎮級河長103名、村級河長127名,聘任市鄉兩級河道警長20名,聘任民間義務監督員177名、河庫保潔員217名。“義務監督員就是我們的民間河長,老百姓發現有違規傾倒垃圾、污水入河等情況就會上報,我們會馬上處理。”熊建波說。
現在,當人們來到赤水,可以看到滿目蒼翠的森林,其中有不少對環境要求苛刻的侏羅紀古生物桫欏;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氣,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達每立方厘米5.2萬個;可以喝到與茅臺酒同源的赤水所曬制的赤水曬醋……人們會與赤水百姓一樣深刻地感受到:生態就是赤水最寶貴的財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佘惠敏)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