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知名主持人朱丹攜熱播紀錄片《丹行線》(印尼篇)亮相雅加達,為中國—東盟媒體交流年各項活動全面啟動贏得了頭彩。《丹行線》以朱丹的視角展示東盟國家美麗的自然風光,講述真實的人物故事,謳歌中國和東盟之間人與人、人與自然之愛,搭建雙方民心相通的橋梁。第一季印尼篇為廣大觀眾帶來了《古典爪哇舞者——印尼梅蘭芳》《婆羅浮屠的無臂攝影師》《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的換衣工》等多個感人故事。據了解,《丹行線》第二季預計將于中國農歷春節后應邀赴菲律賓攝制。
中國駐東盟大使黃溪連認為,《丹行線》以“我們”而非“你”“我”“他”的視角來講故事,這份尊重與理解、包容與欣賞,觸動了觀眾內心,引發了情感共鳴,展示了中國—東盟人文交流的巨大力量。“首先是‘沉下去’,接觸草根。人文交流的根基在于普通大眾,接地氣的故事往往更具感染力。其次是‘融進去’,傾聽心聲。人文交流的魅力在于心靈交融,從而相互欣賞,發現并挖掘出樸素和真實的美。再次是‘揚起來’,傳播善美。人文交流的價值在于傳遞和弘揚共同的美,中國和東盟國家共同的傳統價值觀,值得我們贊美和發揚光大。”東盟副秘書長康富表示,期待《丹行線》盡早延伸至東盟其他國家,走近東盟廣大民眾,促進中國—東盟民心相通。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應該說,《丹行線》展現出來的這種“傾訴+傾聽”的民心相通,恰恰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精神內核。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恰恰是我們這個充滿文明多樣性的世界中相互交往所應秉持的相處之道。無論是在陸地,還是在海上,絲綢之路都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積淀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更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砥礪前行、人類命運共同體加快建設的精神財富和動力。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均處在關鍵的十字路口。世界各國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同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由西方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弊端日益顯現。在此情況下,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有所抬頭,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遭遇逆流,迫切需要在凝聚共識、匯聚民心層面有所突破,為破解困境提供可行方案、為人類發展指明前進方向。集中體現“絲路精神”的“一帶一路”倡議,在順應全球化這一不可逆轉歷史潮流的同時,突破了長期以來西方主導的既有利益格局,推動了經濟全球化與區域一體化朝著合作共贏方向發展,開辟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境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和東盟國家人員往來每年已達5000萬人次。在中國與東盟關系全面進入新時代之際,這5000萬人如何看待彼此,如何開展交流與合作,如何進一步將雙方政治關系優勢、地緣毗鄰優勢、經濟互補優勢轉化為務實合作優勢、持續增長優勢、共同發展優勢,將對中國—東盟關系影響廣泛而深遠。因此,在2018年舉行的第21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雙方領導人一致同意將今年確定為“中國—東盟媒體交流年”,目的就是要發揮媒體在中國—東盟人文交流中融通民心、搭建橋梁的關鍵作用。這也是《丹行線》這樣的紀錄片應運而生,用觀眾聽得懂的語言、聽得進的方式,著力宣傳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曾經的駝鈴陣陣、舳艫千里,如今已是列車風馳、巨輪劈波。衷心希望在“絲路精神”引領下,2019年成為中國與東盟之間相知相交、民心相通的新起點,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為困難中并肩奮斗的中國和東盟,擎起一把照亮新時代前進道路的火炬。(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田 原)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