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這個“大紅包”讓眾多企業歡欣鼓舞。減稅降費到底能給企業帶來多大利好?稅務部門如何確保減稅紅包精準落袋?企業對減負還有哪些期盼?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近日采訪了有關部門負責人、企業和研究專家。
企業喜獲減稅“大禮包”
“減稅大禮包幫助企業在高新技術研發、生產線設計優化等方面獲得了競爭優勢,并逐步拓展海外市場。”廣西桂林福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張海濤說。2018年,這家公司與德國一家大型企業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重點生產大型曲軸產品。
海南展創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光電倍增管研發、制造、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受益于國家增值稅留抵稅額退稅優惠政策,該企業收到退稅款1400萬元,國務院7項減免稅政策的出臺又為其送來新的“大禮包”,極大緩解了資金壓力。
“企業原先虧損額僅能結轉5年,得益于國務院各項減稅政策的執行,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10年,讓企業可多彌補虧損,減輕了負擔。”海南展創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毅松說。
2018年11月份,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于實施進一步支持和服務民營經濟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各級稅務機關堅決落實減免稅政策,對符合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條件的民營企業與其他納稅人一律平等對待,同時依法依規執行小微企業免征增值稅、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等主要惠及民營企業的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力度,讓減稅政策更加“解渴”。
“這一系列舉措條條有溫度、有力度,體現了國家稅務總局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真心、決心。”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北京葉氏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葉青表示。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認為,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直面民營經濟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充分發揮稅收支持企業發展的支撐作用,讓民營企業對減稅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提振企業創新發展的信心。
用硬舉措打造高效“軟環境”
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全國各級稅務機關開展了新一輪針對民營企業的大走訪、大調研,傾聽民營企業呼聲和訴求,對于民營企業反映的涉稅需求及問題,稅務部門能解決的立即解決,不能立即解決的列入臺賬,限時解決。
“以前辦稅要跑2個大廳,花時間、耗精力、資料多,2018年國稅地稅合并后,實行‘一廳通辦’‘一網辦理’‘一鍵咨詢’‘套餐式’服務,讓我們嘗到了便民辦稅的甜頭。”海南阿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經理盧秀華表示。
據了解,各地稅務機關持續拓寬一次辦結事項范圍,截至2018年12月底,各省區市稅務局都實現了50%以上涉稅事項一次辦結。
簡政放權也更全面。2018年,“容缺辦理”深入推進,新辦納稅人套餐全面推行,企業登記和注銷程序進一步簡化,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市場大門對民企開得越來越大。
“民營企業人手少,成本壓力大,新陳代謝快,注冊怕手續難,注銷怕程序繁,這是民營企業長期的顧慮。”江蘇南通希賢包裝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曹慶松在簽下3日內補齊欠缺資料的書面承諾后,順利辦理了稅務注銷。他說:“沒想到,注銷也能容缺,老企業順利注銷,新公司的成立一點也沒耽誤。”
此外,國家稅務總局還發揮績效考評“指揮棒”作用,將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重點事項納入績效考評體系,提升了工作質效。
發揮合力助企業輕裝上陣
有關企業和專家建議,下一步除了財稅部門要落實好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各項優惠政策,其他方面也要全力配合好減稅降費政策,助力民營企業等廣大納稅人輕裝前行。
有企業負責人建議,增值稅在民營企業總體稅負中占了較大比重,推進增值稅減稅對民營企業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建議加快增值稅改革步伐,從源頭降低民營企業稅負。
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稅務局征管股股長于進說,基層稅務部門要進一步創新服務理念,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篩選出納稅疑點,準確找出企業的薄弱環節,幫助企業更加專注、精準防控風險,真正建立有利于征納雙方的新“稅標”。
鑒于企業在減稅外仍感到成本負擔較重,多位專家建議,多部門應協作推進惠企舉措,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擴大改革成效。湯繼強教授認為,為民營企業“松綁”不僅需要財稅部門在制定落實稅收優惠、優化細化涉稅服務上下功夫,還需要其他各部門真正打破信息孤島、資金制約和服務藩籬,通過政府各部門深度融合實現整體協作推進,共同發力改善營商環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董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