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6日訊(記者周明陽)“5年前,我們更多討論走向數字經濟,如今則身處數字經濟之中。數字化既拉近了世界的距離,也為中小企業和創業者帶來全新可能。”在4月25日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數字絲綢之路”分論壇上,阿里巴巴CEO張勇分享了他對于數字化與可持續增長的觀點。
今年是阿里巴巴成立20周年。在張勇看來,阿里巴巴誕生之初所設定的使命和數字絲綢之路的思想完全契合。阿里巴巴20年的發展讓他深切感受到,數字經濟的誕生,打破了原有商業格局中的樹狀結構,用網狀的方式為中小企業和創業者帶來廣闊機遇,讓整個世界變得扁平。
張勇認為,阿里巴巴20年的成長,也正伴隨著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數字經濟和數字商業的崛起。站在中國這一全世界數字經濟發展的最前沿,阿里巴巴得以從一個電商平臺高速演進為如今跨越物流、支付、云計算、文娛等在內的數字經濟體,資金流和物流高度數字化運轉,整體走向全面的數字化經營。
整個世界正在經歷高速數字化的同時,也展現出數字經濟包容一面。如今超過1000萬中小企業活躍在阿里巴巴平臺上。正因為數字和互聯網,中國的商家能夠把商品賣到西班牙和其它國家,而中國消費者也第一次了解到盧旺達以咖啡著稱。就在去年10月的聚劃算活動上,一天就賣掉了盧旺達咖啡此前一年在天貓的成交量。
一旦這些數字化行為被深刻洞察后,不僅直接縮短供給和消費之間的距離,還能夠創造性地帶來新的供給。張勇認為,“未來的C2M(消費到制造)并非簡單的個人定制,而更多是通過洞察到消費者尚未感知的需求,去重新組織和生產。這樣的數字化才能創造新經濟和新貿易,帶來真正的變化和可能”。
張勇也分享了阿里平臺上新西蘭鮮奶72小時實現“從農場到餐桌”的故事。“背后核心在于,合作關系從樹狀走向網狀。從品牌商、制造商、經銷商、零售商再到消費者的傳統鏈路得以改變。所有的制造商、所有農場主、所有農民,都能把自己的作物通過互聯網走向消費者的餐桌。”
就在去年11月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進口博覽會上,阿里巴巴還公布了未來五年進口2000億美元的目標。數字背后的關鍵,是讓商家和品牌獲得了全面數字化的機會。“全世界商家都想分享中國消費市場增長的紅利。在未來數字經濟時代的全球貿易中,阿里巴巴能夠起到更大的作用。”張勇說。
與此同時,作為中國最早探索云計算的一批公司,阿里巴巴從十年前投入阿里云的建設,不斷推動商業全面升級。如今云計算和大數據已成共識,也成為數字經濟中最關鍵的基礎設施,張勇認為,“云計算是提高數據使用效率必經之路。如果數據是石油,計算能力正是引擎,石油和引擎更好地結合,才能推動未來整個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