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到鹽池縣蹲村,有一種再訪幾個寧夏家喻戶曉的模范人物沖動。嚴格意義上講,到曾記畔村見朱玉國不算“再訪”,記者站拓兆兵記者雖與他有幾次密切接觸,而我只是在十九大期間與朱玉國見過一面。
寧夏曾記畔村的黨委書記朱玉國
沒想到曾記畔村如此偏遠,好在路況不錯,半多小時便到了。黃山土坡之間,一面五星紅旗迎風高高飄揚,四周是整齊的村部宅院。上午10時剛過,二十幾個農民從村部東面的屋子里走出,該是剛結束什么培訓,最后走出中等身材、長臉大眼的村支書朱玉國。
“鹽州城向西25公里,曾記畔村位于寧夏東端古長城腳下,海撥1686米,是典型的中部干旱帶,全村741戶,2085人……”倒是經常接待媒體的人,不等發問朱玉國便來了一段標準的開場白。記者笑著打斷他:您是寧夏唯一的十九大農民代表,是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的十大模范之一,網上您率農民脫貧致富的感人事跡鋪天蓋地。今天不談細節,咱們談“宏觀”,咋樣?朱書記使勁眨了眨眼,似懂非懂。“是不是說作為一個普通農民為什么能八次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我有哪些過人之處?”看見記者點頭,朱書記談吐再次流暢起來。
第一是創建農村基層金融扶貧的“五戶聯保+互助資金”模式。2006年曾記畔村被定為國務院金融扶貧試點村,撥付20萬元啟動資金。這筆錢怎么花?分到各家各戶起不到什么作用。拿這筆錢作為基金給農戶貸款怎么樣?于是村里創建了3戶貸款、2戶擔保、風險共擔的五戶聯保的“互助資金”運作模式,從國家撥付的20萬運行到今天,已形成880萬的盤子,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從貸款兩、三千元,到二、三十萬元;
第二是率先啟動扶貧解困的“金融保險”模式。互助資金運行到2012年,村里發生了一件事——兩個貸款農戶發生車禍后當場身亡。那么棘手問題出來了,這兩家欠銀行的貸款還要不要還?還,有失人性;不還,銀行利益受損失,這個口子不能開。因此農村金融與保險急需捆綁運作迫在眉睫。朱玉國到平安保險鹽池分公司跑了七八趟,最后得到準確答復:可以千分之四的農戶支付比例建立金融保險運行機制,這一經驗很快得到自治區領導的高度認可并得以在寧夏全面推廣。
第三是打造了的農村“評級授信”模式。隨著產業發展,村民資金需求越來越大,貸款越來越多,“五戶聯保+互助資金”模式已遠遠滿足不了盤子的運轉。誠信被提到更高層面。2014年朱玉國嘗試著把貸款農戶分A、B、C、D四個授信等級,其中對建檔立卡戶分為A級、A級+、雙A和3A級,這個機制一經啟動,農戶在還貸誠信方面比學趕幫氛圍濃厚,至去年年底全村3A級戶達97%。
“全國帶領貧困農戶脫貧致富的干部有千千萬,唯有您朱玉國是農村扶貧攻堅體制創新的典范!”聽記者這么一說,朱書記使勁擺擺手:“別這么宣,實在是過獎了!”
熗拌土豆絲,雞蛋西紅柿。“不好意思,沒有肉能行不?”村部的午餐很簡單,朱玉國邊吃邊給記者碗里夾雞蛋:“其實我本姓許,生下來家里窮爹媽養不起無可奈何把我過繼給朱家……山大溝深,這里沒水沒電沒路,二十多歲才吃上這西紅柿……”
聊了一些他艱澀的往事后,朱玉國動情地說:可以說這么多年,我最大的事業在曾記畔,最大的愿望是帶著村里的鄉親們脫貧致富,黨給我多大榮譽自己還是一個最本色的農民……這陣子我還在琢磨,未來誰種地、養羊,誰來當村官?創建一種什么機制能讓現代新農村永遠充滿活力?”記者一拍桌子:朱書記,剛子您前幾句話道出您的本色確實是個農民,后幾句呢,您的所做所為所想,您又不是個農民。不是嗎?”聽記者這么一說,朱玉國又靦腆地笑了……
(經濟日報 記者:許凌)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