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日前宣布,今后政府性項目招標,要把競標企業與外資企業的合作作為優先條件。在宣布這項政策的“成都市國際營商環境建設動員大會”上,成都市明確提出,要為各類投資者特別是海外投資者敞開大門。
去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8年版)》,成都被列為這一重大制度創新的試點城市。為此,成都市提出,“理應當好先行者”,在市場準入上大膽創新突破,堅持“非禁即入”。成都以自貿試驗區為平臺,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清理取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以外仍存在的對外商投資專項審批規定;政府投資的基礎設施、開放平臺、公共服務等工程全面引入競爭機制,鼓勵世界最優秀的專業化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參與共同開發建設,并作為獲得政府性投資的必要條件。
成都將2019年確立為“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部署從市場投資、政務服務、科研創新、人才要素、法治保障等5個維度構建營商環境標桿城市。
成都始終重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堅持走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之路。開辦企業、獲得施工許可、納稅便利度、跨境貿易、獲得信貸等是世界銀行每年對各國和地區營商環境進行評估的具體指標,近年來,成都參照這些指標,針對市場準入、監管執法、政務效率、產權保護等重點領域,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制,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培育豐沃土壤。
四川自貿試驗區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以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為核心,探索解決鐵路國際聯運單證物權問題,破解了國際鐵路運輸規則對國際貿易的限制難題,推動國際物流通道向貿易通道邁出創新性一步,提升國際貿易便利化。“使用‘一單制’,企業只需要一個提單就可以搞定,還可以用這個提單進行融資。”成都國際陸港運營有限公司多式聯運部經理陳然表示,“一單制”有效連接了中歐班列收貨和送達環節,讓提單具有物權效力,實現貨物“門到門”運輸“一單到底”。“以前進口100臺高檔汽車,一般需要提前全額支付上億元的貨款,有了多式聯運提單后,可以用2000萬元左右的資金進口上億元的貨物,極大地降低了企業資金壓力,也降低了國際貿易風險。”成都蓉貿攬馳平行進口汽車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鄭成歡說。
在吸引人才方面,成都的開放姿態同樣令人關注。近年來,成都持續開展“蓉漂人才薈——走進名城、名校、名院(所)、名企”招才引智系列活動,積極搭建各類平臺載體,推動人才精準匹配、高效轉化。
對于投資者權益保護,“成都將瞄準世界標準,爭創國內一流,到2020年‘執行合同’等項指標將力爭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郭彥表示,成都正高標準建立以提高企業安全感為導向的合法權益保護制度,讓每一位企業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
截至2018年底,成都探索形成了20項改革舉措和經驗成果在全國、全省復制推廣。成都推動12家在蓉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成立全國首個以城市為單位的科技成果“三權”改革聯盟,實施“成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十條”,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
在政務服務環境優化上,成都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開工前辦理手續時限從197天優化為60天;推進97項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全面實施“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政務服務實現一窗式、一站式、一號式辦理,85%審批事項“僅跑一次”,90%以上基本公共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從我們商會的年度營商環境報告來看,近年來,成都在基礎設施、政府效率、政策透明度等方面名列前茅。”中國西南美國商會會長王曉東說。
為進一步提升國際化營商環境,成都市日前下發《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 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先進城市的行動方案》及配套行動計劃,這套被成都統稱為營商環境“1+10”文件的行動方案,涉及資源市場準入、服務效率、要素配置、市場監管、權益保護等涉企事項的方方面面。根據方案,到2020年底,成都力爭涉企事項網上可辦率達100%,辦理時限壓縮50%以上。(經濟日報記者 鐘華林 劉 暢)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