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省(區、市)系列新聞發布會,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馬興瑞,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傅華,廣東省副省長張虎介紹廣東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馬興瑞表示,廣東將堅決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努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奮力書寫新時代廣東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篇章。
靠“三大優勢”取得驕人成績
“廣東沒有特殊的資源稟賦,也沒有可以坐享其成的發展基礎。廣東取得今天的發展成就,靠的是制度優勢、政治優勢和改革開放的優勢。”馬興瑞說。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廣東實現從經濟落后的農業省份到全國第一經濟大省的歷史性跨越。
數字顯示,2018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9.73萬億元。目前,廣東已形成了世界級制造業基地,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4.75萬家,基本建成門類較為齊全、配套相對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其中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占全國的34%。同時,廣東城鄉面貌全面躍升,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城鎮化率達70.7%,徹底消除絕對貧困。
“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經濟秩序正面臨前所未有之嚴重挑戰,廣東將堅決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堅定做好自己的事情,準備好迎接一切困難挑戰。”馬興瑞說。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作為新時代廣東改革開放的‘綱’,廣東將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馬興瑞表示,大灣區建設是廣東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一個重大歷史機遇,大灣區中的廣東非常值得期待。
據悉,廣東將攜手港澳共同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和國際一流灣區,共同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牽引帶動廣東形成高水平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
“重中之重是推動規則銜接,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探索具體問題的‘一事三地’‘一規三地’‘一策三地’。”馬興瑞表示,將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在此基礎上,廣東還將從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方面持續發力,努力把大灣區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和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共建人文灣區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內容,粵港澳文化同根,人文灣區建設具有天然的優勢,而日趨緊密、活躍的三地文化交流互動,也為共建人文灣區、推進灣區的人文精神奠定了基礎。”傅華表示,廣東省日前出臺了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文化圈的三年行動計劃,將以嶺南文化為紐帶和橋梁,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充分利用三地文化資源,打造面向新時代的灣區文化精品和代表作,共同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講好灣區故事。
補短板強效率推動協調發展
在回答經濟日報記者提問時,馬興瑞表示,目前,粵東、粵西、粵北面積占全省的70%,但是地區生產總值只占20%。同時,廣東城鄉發展的差距仍然較大。必須下大力氣解決這些問題。
據悉,在區域協調發展上,廣東一方面進一步聚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另一方面加大對粵東、粵西、粵北的支持力度,加大對快速通道、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同時推動科技、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資源向上述地區傾斜,優化產業布局,一批投資額超過幾百億元的重大投資項目已在湛江、揭陽等地落地。
在城鄉發展上,廣東從政策和制度入手,堅持以城帶鄉、以工補農,大力推進產業振興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建立了15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推動“萬企幫萬村”。
在補短板的同時,廣東通過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推動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增創營商環境新優勢。
張虎表示,在民生服務上,廣東“粵省事”平臺已經實現630項高頻民生事項的指尖辦理;在政務協同方面,一體化的協同辦公平臺已在廣東省直42個部門和21個地市全面推開,政務審批和服務效率大幅提升。(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顧 陽)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