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即將到來。不少地方近期發布指導意見,引導市民合理安排出游行程,盡量不去境外旅游,不去國內中高風險地區旅游。
利用假期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的重要作用顯而易見。但是,疫情防控時期的各項要求,提醒人們須臾不能掉以輕心。各地倡導公眾“五一”期間理性出行,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從某種程度上說,安全理性出行應成為這個“五一”假期人們出行的標配。
應該看到,目前許多景區景點是有條件開放。比如,不少景區明確規定只開放室外部分景區,幾乎所有景區旅游場館都要求游客通過預約方式游玩,并要求做到不聚集、戴口罩、少接觸等基本行為要求。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即便長假可以出游,但目前還不是任意“撒歡”的時候,必須做到安全理性,防疫為先。
同時,目前各地大學生、高三學生春季學期才剛剛開學,在此期間,無論是返校后的學生,還是即將返校的學生,都不應隨意外出,如果一旦接觸高危人群造成感染,返校后就可能帶來疫情擴散風險。
當前,雖然我國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勢頭進一步鞏固,但這并不意味著“零風險”。相反,“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壓力依然較大,境外輸入病例和無癥狀感染等更是防疫面臨的新挑戰,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疫情反彈。如果此刻隨意放棄或放松疫情防控要求,無序出行出游,就可能增加病毒傳播風險。
新冠肺炎傳染性較強,減少任何可能的疫情傳播風險,是假期理性科學的行為準則。一方面,出行者需要審慎選擇度假方式,能不出行盡量不出行,不妨利用假期讀本好書、就近觀光等;另一方面,如果確有出行游玩需求,一定要做到盡量少出省、少出城,堅持事先預約,游玩不扎堆、戴口罩、少接觸,確保個人和他人防疫安全,不接觸高危人員。即便是通過預約進入景區,也要文明游覽,愛護自然,愛護生態,把防疫期間養成的良好文明習慣貫穿在假期生活的每時每刻。(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許朝軍)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