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7月16日電 題:為有源頭活水來——山西扶貧小額貸款富民記
新華社記者王飛航
“以前到銀行貸款太難了,現在有了扶貧小額貸款,不要抵押不要擔保,十分方便快捷!多虧了扶貧小額貸款使我家的養羊產業越做越大,如今脫貧過上幸福的新生活。”山西省興縣白家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賀青平說。
白家山村坐落于興縣最偏遠的圪垯上鄉,這里交通閉塞、土地貧瘠,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全村280戶814人,貧困戶112戶317人,村民的收入主要來源于紅棗產業。
2012年起,紅棗價格一落千丈,一斤跌到兩三毛錢,賣的錢還不夠成本。靠棗樹為生的賀青平家一下子沒了收入。
當時四個孩子都在上學,一個高中、一個初中、兩個小學,每到開學,賀青平總為拿不出相關上學費用而犯愁。2014年,村里將他家確定為“因學致貧”的貧困戶。
“咱雖然沒有本事,但有力氣,一定要摘掉這頂貧困帽!” 賀青平盤算著,村里山大溝深,很適合養羊,但是哪來的錢買羊呢?
正在這時,當地的扶貧干部找到了他,主動為他辦理了3年免息的5萬元金融扶貧小額貸款,解決了發展資金的難題。
賀青平用貸款買了40只羊,經過努力,一年的時間,40只羊增加到了60只,到現在已經發展到了近百只。
“一斤羊肉可以賣到40多元,今年上半年已經賣了10只羊,有1萬多元的收入。”賀青平說。
據統計,2015年至2019年,山西省累計投放扶貧小額信貸213.98億元,帶動44.98萬貧困戶。今年前6個月,全省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22.51億元,帶動4.91萬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增收。
扶貧小額信貸解決了錢的問題。如何用,也很關鍵。山西省扶貧辦副主任張建成表示,為了用好扶貧小額信貸,山西省堅持產業為基、小貸助力,最大限度提升政策落實的協同乘數效應。
一方面從區域特點出發布局產業,引導扶貧小額信貸聚焦“一村一品一主體”投放,同時建立完善產業扶貧帶貧益貧機制,既讓扶貧小額信貸貸得到、用得好,也讓貧困戶真受益、能致富;另一方面采取措施打通保障鏈,立足扶貧小額信貸可持續、防風險,精準開發保險產品。
針對今年因疫情影響不能按期還款的貧困戶,山西省出臺相關政策,給予不超過6個月延長還款期限,延期期間貸款利率不超過原合同利率,財政貼息做到應貼盡貼。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