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甘孜的小伙丁真火遍全網,有關他的討論頻頻成為熱搜話題。不過,也有細心者發現,他已經成為一些地方文旅部門、網紅公司“搶奪”的對象,針對他的過度“消費”也悄然而至。
這一現象背后的邏輯引人深思。
丁真長期生活在原生態地區,舉手投足展露出來的是真實的樸實。他不事雕琢的笑臉與瑰麗的大自然風景疊加在一起,形成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戳中了人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尤其是他那句“想成為賽馬王子”的夢想宣言,更讓人們感受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意。
從經濟學角度上說,丁真的網絡形象為廣大網民提供了足夠的“效用滿足”。大家不約而同地點贊、評論,自然會迅速催生出這樣一位高人氣“網紅”。
這一結果,當初拍攝丁真的那位攝影師沒有料到,丁真本人也沒有猜到。“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太大,丁真在驚喜之余,怕也有幾分“懵圈”。如今的他,面對與日俱增的粉絲量,大約已經深刻體會到了一夜成名的雙刃劍效應。而且,這種效應的負面影響已經顯現出來。
一方面,資本已經發現了“丁真商機”,試圖像培養其他網紅一樣,利用娛樂化的過度包裝,讓小伙眼中的純真變成資本手中的“純金”;另一方面,不少看熱鬧的“吃瓜群眾”也開始“深挖熱點”,將丁真的個人信息以及難辨真假的八卦曝光。
肖像被盜用,被迫成為娛樂話題,被人氣所困陷入無底線“消費”……在各種誘惑面前,當初那張質樸的笑臉已經面臨被污染的風險。
拋開人之所以為人的哲學思考不談,僅從純市場的角度來看,網紅的確已經具備了商品屬性。只不過,此“商品”具有主觀能動性,可以按照消費者的喜好自主重置人設,與網民互動。在這一過程中,網民的點贊、起哄、批評、謾罵等行為,都會影響網紅的言行甚至現實生存狀態。
網紅的關注人數越多、關注指數越高、關注時間越長,造成的“輿論之火”越大,加上資本“煽風”,網紅本人往往身不由己,難以維持最初“進場”的狀態,甚至出現價值觀扭曲現象,逐漸成為利益和欲望的犧牲品。
應該說,資本對于利益的追逐本無可厚非,利用網紅效應實現利益最大化也符合經濟學規律。但是,有一點不能忽視,那就是當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發生沖突時,必須以社會效益為先。面對這種大概率會發生的事情,資本應三思后行,切莫讓經濟效益凌駕于社會效益之上。
時至今日,丁真未來的命運已不能完全掌握在他自己手中。面對名利的“青睞”,能否秉持本心、初心,不被短期利益蒙蔽雙眼,是擺在丁真面前的一大考驗。同時,作為網民的我們或許也該捫心自問,你愛這張質樸的笑臉嗎?如果愛,請悉心呵護。(經濟日報記者 梁劍簫)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