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齊魯不凡》系列調研報道引發熱烈反響,山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家義暢談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
以更高水平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
——專訪山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家義
近期,經濟日報聚焦山東“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的創新提升實踐,刊發了《齊魯不凡》系列報道。這幾年圍繞創新提升“三個模式”,山東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經濟日報推出的《齊魯不凡》這組調研報道,又將對“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用板”起到什么作?帶著這些問題,近日記者專訪了山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家義。
記者:2018年總書記在全國人大山東代表團審議和考察山東時,兩次提到“三個模式”和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對此,您是怎么理解和認識的?
劉家義: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十分關心、寄予厚望,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親臨山東考察指導,對山東工作作出明確指示,寄予殷切期望,要求山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山東黨員干部群眾備受鼓舞、倍感振奮。
2018年,總書記兩次提到山東的“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要求山東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我深切體會,這是總書記對山東的信任和肯定,是交給我們的重大政治任務和時代使命,也是對山東工作的一種激勵和鞭策。第一,鄉村振興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途徑。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國的現代化,也難以建成現代化強國。推進鄉村振興是全面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進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途徑。這方面,我們應該深化認識、積極作為,為全國蹚出路子、作出表率。第二,山東必須自覺擔起農業大省責任。山東是農業大省,素有“全國農業看山東”之說。實踐中,我們牢記總書記囑托,加壓奮進、埋頭苦干,各地探索了很多好的做法,但與黨中央要求、與兄弟省區市、與群眾期盼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必須發揮農業大省優勢,扛起農業大省責任,全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第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必須持續深化改革創新。“三個模式”在促進濰坊和山東農業農村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不能只把其作為歷史經驗放在那里,作為光榮牌掛在那里,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深化、拓展、創新、提升“三個模式”,努力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強的生命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不竭動力。
記者:您認為“三個模式”的核心和內涵是什么?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進程中,能發揮什么作用?
劉家義:“三個模式”發端于濰坊人民的創新創造,“諸城模式”主要是商品經濟大合唱、貿工農一體化和農業產業化;“濰坊模式”是濰坊各地農業農村改革經驗的集成,突出農業產業化經營,創新農業生產的組織形式、經營模式和運行機制;“壽光模式”主要是蔬菜產業的生產、銷售、技術、會展和標準輸出等改革經驗。我體會,盡管這“三個模式”具體表現形式有所區別,但其本質是推動農業生產要素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優化配置;方向是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是堅持問題導向、大膽改革創新,歸根結底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的誕生,與時代和實踐的發展緊密相關。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面臨的社會主要矛盾、主要任務和環境條件發生變化,但“三個模式”所蘊含的改革創新精神和一體化發展理念,對于我們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仍然具有重要啟迪和借鑒意義。要抓住人民增收這個核心,立足各地實際,發揮自身優勢,大膽探索創新,多在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上做文章,探索多渠道、可持續、長效化增收致富模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抓住改革創新這一關鍵,進一步梳理改革重點,以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為主線,以推動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為重點,注重保護基層的首創精神,鼓勵大膽闖、大膽試,突破梗阻、突破制約,著力激發農業農村發展的動力活力。
要把握全產業鏈發展這一重點,在實行“種養加”“貿工農”“產加銷”一體化的基礎上,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推動形成集生產、加工、貯藏、冷鏈物流、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暢通供應鏈,拓展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空間。要堅持因地制宜這一原則,推動鄉村振興,每個地方、每個村莊情況各異,不能脫離實際,不能超越發展階段,不能急于求成、搞“一刀切”,必須尊重群眾意愿,因地制宜、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
記者:3年來,山東圍繞創新提升“三個模式”,做了哪些創新探索?形成了哪些有效經驗?
劉家義:3年來,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決扛起農業大省責任,深入挖掘“三個模式”時代價值,統籌推進“五個振興”,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在全國率先突破萬億元大關,糧食總產連續7年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6年的2.44∶1縮小到2020年的2.33∶1,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
我們體會到,創新提升“三個模式”,基礎是產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是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目標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工作中,主要是做到了“五個堅持”。一是堅持黨建引領,突出抓基層、強基礎、固基本的工作導向,推動各類資源向基層下沉,選派5萬多名黨員干部任第一書記,開展“萬名干部下基層”,組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隊,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保證。二是堅持產業融合,順應農業全產業鏈發展趨勢,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建設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等平臺載體500余個,壽光蔬菜、煙臺蘋果、沿黃小麥、沿黃肉牛等4個產業集群獲批創建國家千億元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三是堅持科技賦能,用好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27個創新團隊、農業農村專家顧問團和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中國農科院壽光蔬菜研發中心等平臺,推動科技聯結農業、科研院所聯結農村、科技專家聯結農民,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8%、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5%、綜合機械化率達89%。四是堅持開放驅動,以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為平臺,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深化制度型開放,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提升農業競爭力,2020年山東農產品出口額達1257.4億元,連續22年“領跑”全國。五是堅持城鄉一體,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切入點,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打通城鄉要素合理流動的堵點,整體推進縣鄉村發展。今年,我們在10個縣(市、區)啟動了鄉村振興政策集成改革試點,以縣為單位一體推進農村產權、財稅金融等改革,充分釋放制度創新、政策疊加協同效應。
記者:在新時代,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如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實現山東農業農村現代化?
劉家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我們理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在“全面”,難在“全面”。“全面”體現在地域上,是全域的鄉村振興,不是一部分鄉村振興;體現在領域上,是“五個振興”協同發力,不能有“短腿”“弱項”;體現在群體上,要讓全體農民群眾共享鄉村振興成果,新征程上一個也不能少;體現在時間跨度上,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既要穩扎穩打、久久為功,又要干在當下、積極探索。
當前,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正處于點上探索到全面推開、全面提升的關鍵階段。完成好這個重大使命,必須深刻領會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特別是要落實好“五個振興”和健康有序進行的重要指示要求。產業振興方面,首要任務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今年山東糧食播種面積要達到12440萬畝、總產達1090億斤以上。在此基礎上,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加強農業全產業鏈建設,讓農民更多參與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從今年開始,我們將連續3年競爭性評選10個現代農業強縣,每個強縣由省財政獎補資金1億元。人才振興方面,要廣辟引才育才用才渠道,常態化實施在外優秀人才回引計劃,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探索建立城市醫生、教師和科技、文化等人才定期服務鄉村制度,支持專業技術人才通過項目合作、周末工程師等形式服務鄉村,推動城鄉各類人才在鄉村建功立業。文化振興方面,山東有獨特的文化優勢、文化資源,要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聚農民群眾精神力量,用優秀傳統文化孕育農村社會好風尚,用紅色文化激發農民群眾奮斗熱情,著力提升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實效,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生態振興方面,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扎實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今年要完成90%以上的農村改廁規范升級,完成4000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組織振興方面,要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頭雁領航”工程,推動工作力量向鄉村下沉,著力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同時,總結推廣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經驗,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年內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的村達1萬個以上。
鄉村振興是一盤大棋,我們將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堅持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文則文、宜旅則旅,統籌協調、穩步實施,一步一個腳印把鄉村振興推向前進,以實際行動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記者:經濟日報這組報道,在發揮“三個模式”的創新引領作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將會起到什么樣的積極作用?
劉家義:感謝經濟日報一直以來對山東發展的高度關注和推介宣傳。經濟日報作為我國最具權威和公信力的新聞媒體之一,緊扣時代主題,著眼全國大局,及時總結宣傳改革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發揮了重要的輿論導向作用。這次,經濟日報社組成專題調研采訪組到山東濰坊調研“三個模式”,深入濰坊各縣(市、區),深入鄉村及社區,深入企業、合作社和群眾,挖掘鮮活案例,總結最新進展,加深了我們對“三個模式”內涵的認識。這組報道,全景式生動展示了濰坊創新提升“三個模式”的新拓展、新變化、新成果,對于我們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錨定“走在前列、全面開創”,更高水平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加快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必將產生廣泛而積極的影響。
希望經濟日報一如既往地關注山東、宣傳山東,幫助我們及時總結挖掘基層的生動改革實踐,不斷改進我們的工作。(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