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濟日報聚焦北京市海淀區加快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實踐探索,刊發了長篇調研報道《中關村新傳》,引發熱烈反響。就北京如何持續強化科技創新核心地位等有關問題,經濟日報記者專訪了北京市副市長靳偉。
記者:從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到定位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近幾年來,北京市在科技創新方面進行了哪些有益探索?取得了哪些進展?
靳偉:近年來,北京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對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聚焦“三城一區”主平臺,深耕中關村改革“試驗田”,積極搭平臺、建機制、出政策、優服務,創新支撐能力不斷提升,創新環境持續優化,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
一是系統推進主陣地主平臺建設。統籌“三城一區”主平臺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主陣地建設,完成新一輪規劃設計,發展目標更加聚焦、發展活力持續增強,“三城一區”以不足6%的土地面積貢獻了三分之一的地區生產總值,為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二是持續強化自主創新。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前瞻部署基礎研究,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全市研發投入強度和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穩居全國第一,涌現出馬約拉納任意子等一批世界級重大原創成果,原始創新策源能力進一步加強。此次疫情防控中,新冠肺炎疫苗、中和抗體藥物、診斷試劑等多由北京研發完成。
三是全面提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集聚國際國內優質創新資源,舉全市之力,籌建國家實驗室。昌平國家實驗室已掛牌運行,中關村、懷柔國家實驗室具備掛牌條件,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進入快車道,設立一批前沿領域新型研發機構,規劃建設5個大科學裝置和13個交叉研究平臺,形成一批引領原始創新的戰略科技力量。
四是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持續深化改革,激發創新資源活力,先后制定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科研管理28條、科創30條、國際人才20條、高精尖產業“10+3”等政策。發布三批60項重大應用場景,VC和PE投資額僅次于硅谷,居世界第二,獨角獸企業93家,居全球首位,全社會愛科技、懂創新、會服務的氛圍更加濃厚。
五是大力改善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醫藥健康產業雙引擎作用,數字經濟占GDP比重超過38%,新經濟行業上市企業營業收入居全球第4位,高技術制造業企業市值居全球第5位,高精尖經濟結構加快構建。
記者:相較于上海和粵港澳大灣區,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有哪些特點?承擔著哪些具體任務?
靳偉: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央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的重要戰略布局。三大中心在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中,被共同賦予政策制度創新“領頭雁”、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等重要使命。
近年來,我們圍繞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著力增強原始創新能力、推動科技與經濟結合、構建區域創新共同體、加強科技創新合作、深化改革,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奠定了堅實基礎。一是創新資源高度集聚,擁有90多所高校、在校師生近100萬,聚集全國一半的頂尖學科和兩院院士,每1萬名就業人員中有研發人員185人、與發達國家水平相當,研發投入強度一直保持在6%以上,處在世界領先水平。二是原始創新能力突出,科研產出連續3年在《自然》雜志“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中雄踞榜首,在中國領跑世界的技術成果中北京占比過半。三是對接國家任務基礎雄厚,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項目數和經費投入均居全國首位,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均占全國的1/3。四是開放創新體系完善,通過“兩區”建設更開放的政策環境,逐步與國際先進體制接軌,國際交往密切,中關村論壇成為全球創新思想、創新理念的交流平臺。北京在《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開放與合作一項世界排名第4。
在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支撐我國科技強國建設中,北京將重點抓好六大戰略任務。一是立足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加突出前沿技術引領和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二是立足科技自立自強,服務國家戰略與產業、科技安全,更加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三是立足“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加聚力創新生態營造和全球創新資源集聚。四是立足創新范式變革,更加暢通基礎研究與產業發展融合。五是立足三鏈聯動,更加注重場景驅動和萬億級產業集群培育。六是立足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更加注重釋放京津冀協同創新巨大潛力。
記者:在建設國際科創中心過程中,“三城一區”承擔著怎樣的職責和使命?
靳偉:北京緊緊圍繞聚焦、突破、搞活、升級,大力度推動“三城一區”融合發展,高質量打造科技創新中心主平臺。
中關村一直是北京科技創新的一面旗幟。中關村科學城要聚焦科技創新出發地、原始創新策源地和自主創新主陣地建設,系統布局基礎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要素,建設中關村國家實驗室、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技術創新中心、原創成果和國際標準,努力率先建成國際一流科學城。
懷柔科學城圍繞戰略性創新突破,以建設懷柔綜合性科學中心為重中之重,體系化布局和建設一批重大科技設施平臺集群和重大科技研發平臺,建設懷柔國家實驗室,強化創新要素集聚,構建與科學融合共生的現代化城市,打造與國家戰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
未來科學城圍繞搞活“兩谷一園”,聚焦生命科學和先進能源,加強東西聯動,建設昌平國家實驗室,加快生命科學和醫藥健康領域技術創新突破,形成國家級的能源產業發展戰略支撐點和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增長極,打造全球領先的技術創新高地、協同創新先行區、創新創業示范城。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圍繞產業升級,積極承接三大科學城及國際重大創新成果落地,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主導產業,推動集成電路全產業鏈自主可控,加強區域協同聯動,打造高精尖產業主陣地和成果轉化示范區。
記者: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新的征程上,北京如何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將在哪些方面謀求突破?
靳偉: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北京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繼續強化科技創新核心地位,圍繞“數字智能技術—數字智能經濟—數字智能社會—數字智能城市”主線,加快推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一是著力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全力做好三個國家實驗室建設和配套服務,加快建設各類創新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超前謀劃重點領域戰略布局,著力推動區塊鏈、量子、人工智能、生命科技等前沿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取得突破。
二是更大力度推動“三城一區”融合發展。中關村科學城要做強戰略長板,提升基礎研究和戰略前沿高技術研發能力。懷柔科學城要推進大科學裝置和交叉研究平臺建設運行,形成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未來科學城要不斷推進“兩谷一園”建設,深入實施生命技術趕超工程,促進國際先進能源產業集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重在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落地。
三是建設國際一流人才高地。圍繞創新鏈與產業鏈,進一步強化對專業化人才的引進培養,以更大力度吸引國際高層次人才落戶,加快形成多層次創新人才梯隊。同時,抓好國際人才社區、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建設,構建國際化科研環境和生活環境。
四是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圍繞科研管理體制機制、國家實驗室建設、科技園區體制機制等方面,繼續深化改革。落實落細已有各項政策,推行“揭榜掛帥”等新型科研組織方式。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提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能級。促進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建立健全軍民融合創新體系。支持在京高校和科研機構發起和參與全球重大科學計劃,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學聰 韓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