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交匯處,南岸好風光。黑龍江與松花江在我國最北疆奔涌相融,這“同在一江”處的南岸,便是黑龍江省同江市。
坐擁國家一類口岸的同江,邊境線長達170公里。近年來,當地對外開放喜訊不斷:同江鐵路口岸對外開放獲批復,同江口岸東部作業區結束30年臨時開放歷史;同江口岸打通中歐班列“水鐵”多式聯運新通道,口岸功能加速完善……
同江龍航港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鵬峰近期一直關注中歐班列的動向。公司所在的同江口岸西部作業區已建成黑龍江省口岸水運第一大港,年吞吐能力達400萬噸。“中歐班列是全程鐵路運輸,目前同江西港已經鋪設了1000延長米的鐵路專用線,配備了用于集裝箱起吊的大型吊裝設備,客戶集裝箱完全可以通過鐵路運往同江港,水運至俄遠東集散地后,再通過俄方鐵路網轉運至目的地。”劉鵬峰說。
通道建設對口岸發展至關重要。長期以來,同江口岸中俄兩國貨物進出、人員交往一直靠夏季船舶輪渡和冬季冰上汽運的方式完成,成本高、效率低、安全可靠性差。去年8月,黑龍江同江中俄跨江鐵路大橋完成全線鋪軌。大橋建成后,將與西伯利亞大鐵路、貝阿大鐵路形成大能力鐵路運輸網,打造新的對外運輸通道。同江鐵路口岸設計能力為年過貨量2100萬噸,水運過貨量每年460萬噸至480萬噸,年整體過貨量將達到2500萬噸以上,成為集水運、鐵路方式于一體的口岸。
濕地保護面積占同江全市總面積的六分之一,有三江、八岔、洪河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街津山國家級森林公園……豐富的生態資源同樣是同江的優勢所在。“我們立足優勢大力發展旅游產業,成功創建街津口、三江口2個國家4A級景區,5年來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長24.2%。”同江市旅游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李錦成說。
以產脫貧,以產振興,同江市以產業項目為抓手,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同江市烏日墾農副產品加工公司內一派繁忙景象,工人們穿著干凈整潔的工作服,正在加工特色煎餅。衛懇村村民蔣淑芝在公司打工,這讓她在種地之余增加了一筆收入。“現在不用出去打工,不耽誤照顧老人和孩子。房子也都改造了,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蔣淑芝說。
同江市創新農業發展模式,通過組建村投公司,打通農村經濟組織融資貸款、對接產業等堵點。當地成立99家村投公司,整合謀劃鄉村電子商務、文化旅游、特色種植、特色養殖、娛樂餐飲、生產加工等六大類102個項目,基本實現鄉村全域覆蓋,帶動村集體增收400多萬元。
目前,同江確定了打造東北地區重要國際商貿物流樞紐、進出口產品加工基地的目標定位。同江將以完善大通道、發展大經貿、建設大口岸為突破口,立足國家級平臺和重點指定口岸建設,不斷完善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培育開放型現代產業,努力構建口岸對外開放新格局。 (經濟日報記者 蘇大鵬)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