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鳴在廠房內指揮作業。新華社記者 王 松攝
在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鑄鍛鋼事業部水壓機鍛造廠廠房外,擺放著多個重達數十噸重的國產核電設備大型鍛造件。這些“大塊頭”看似不起眼,卻是中國一重的“硬核”。這些大型鑄鍛件的成功鍛造,離不開黨的二十大代表、水壓機鍛造廠副廠長劉伯鳴的努力。
10多年前,我國核電重要部件需進口,國外卻在數量和價格上采取雙重打壓,如何讓核電鍛件國產化成為中國一重亟待攻克的“卡脖子”難題。作為15000噸水壓機的操作者,劉伯鳴主要負責大型鑄鍛件的鍛造環節。把幾百噸重的大鋼錠巧妙地變形為軸、輥、筒、環等各類大鍛件,是他的“拿手好戲”。但鍛造核電重要部件,劉伯鳴平生還是第一次,他覺得“壓力山大”。
“全世界有能力有技術生產核電鍛件的企業屈指可數。國外非但不轉讓大型鑄鍛件的制造技術,就連提供成品都要百般刁難。”劉伯鳴說,核電設備鍛造要求嚴苛,不能有絲毫缺陷。為此,他暗下決心,“核電鍛件必須國產化,我們一定能用自己親手制造的核電鍛件裝備自己的核電站。”
經過大量的準備工作,劉伯鳴終于找到了錐形筒體在鍛造過程的關鍵控制點,并提出了更具針對性的筒體拔長優化方案。到了鍛造關鍵環節時,劉伯鳴幾天幾夜吃住在廠里,每一個鍛造過程都親自操作。碩大的錘頭穩穩施壓,精確地控制著錐形筒體的每一絲形變……國內最大的首件CAP1400錐形筒體最終一次鍛造成功。他們用智慧和汗水填補了我國核電裝備制造中仿形鍛造技術的空白,登上了國際高端鍛件產品制造的“高原”。
核電百萬千瓦整鍛低壓轉子是核電常規島裝備的核心部件,最能代表熱加工的綜合技術水平。國際上只有極少數國家具有成熟的制造技術,進口價高達8000萬元。為盡快擺脫受制于人的困境,劉伯鳴與研制團隊又全身心投入技術攻關,最終成功制造出世界最大百萬千瓦整鍛低壓轉子,填補國內鍛造技術空白。國產化后,該產品進口價格降至2000多萬元。
從1990年入廠至今,劉伯鳴始終奮戰在一線。從普通工人到“大國工匠”,他沒離開過水壓機。“水壓機就是我的‘第二生命’。我也希望能夠帶出更多的年輕人成為鍛造能手,不負共和國的鍛造事業,繼續在推動超大鍛件國產化、產業化中貢獻力量。”劉伯鳴說。(經濟日報記者 吳 浩)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