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我的父母親響應國家號召,從相對繁華的四川成都,來到偏遠貧瘠的攀枝花,投身“三線建設”,成為四川攀枝花電力行業第一批開拓者。學生時代,父母就經常給我講他們年輕時的工作生活條件如何艱苦,電力供應對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如何重要……后來,我參加了工作,接過父母手中的接力棒,繼續在攀枝花電力行業工作。1996年,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那時候的我,對于艱苦、落后、貧窮這些字眼,并沒有太深的理解。
2012年,我因工作調動,從攀枝花來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成為金沙江上游水電項目開發建設的一員。初到巴塘,雪域高原惡劣的自然環境、落后的社會經濟水平、貧困的鄉村,讓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父母當年所說的“艱苦”。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巴塘的夜晚。從前在攀枝花,每到夜幕降臨,明亮的街燈、商家的彩燈、路邊大排檔的霓虹燈,將整座城市點綴得絢麗多彩。工作了一天的人們,三三兩兩聚集在溫暖的燈光下,或散步閑談,或飲酒放歌,一派熱鬧景象。而當時的巴塘,這個在甘孜藏族自治州被稱為高原江南的地方,一到了晚上,除了縣城主干道和幾個比較大的酒店,尚能稱得上燈火明亮,大多數的街道都很昏暗,行人稀少,到了晚上八九點鐘整個縣城就陷入沉寂,遠不如內地夜生活豐富多彩。
一晃,十年過去了,在川藏兩省區各級黨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在中國華電集團公司黨組和華電金上公司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經過我和同事們無數個拼搏進取的日日夜夜,我們負責管理的巴塘水電站和拉哇水電站已經實現大江截流,進入主體工程全面建設的高峰期,正向著投產發電目標加快推進。十年來,我們邁著堅實的腳步,完成了兩個電站的實物指標調查,完成了電站籌建期“三通一平”工程建設。十年來,我們戰勝了兩次白格堰塞湖險情,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國家級大型風光水儲示范基地初具雛形。十年來,我們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全力幫扶貧困鄉村,助力地方打贏脫貧攻堅戰,通過“三定培養”,15名在巴塘和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等深度貧困區定向招收的學員,已完成學業,正式進入公司工作。十年來,我們貫徹落實高質量發展和綠色發展理念,工程建設質量屢創佳績,生態環境保護得到各方贊譽。
一路走來,鮮紅的黨旗始終飄揚在工程建設現場,耀眼的黨員徽章始終閃耀在每一個共產黨員胸前。我目睹了電站建設對巴塘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積極推動,看到了當地藏族同胞通過各種方式參與電站建設和后勤服務,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改善,也見證了曾經夜色昏暗的巴塘,一天天變得明亮、絢麗和豐富多彩。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步行街夜景
如今巴塘的夜晚,華燈高照,流光溢彩,整個縣城宛若一座不夜城,臉上洋溢著幸福笑容的康巴漢子,遠道而來欣賞著夜色的游客,或圍坐于寬敞明亮的飯店內把酒言歡,或歡聚于燈火輝煌的KTV引吭高歌,還有那些居民在中山廣場圍成一圈,隨著悅耳的音樂跳著歡快的弦子舞。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民居夜景
曾有友人問過我:“你在那偏僻邊遠的地方干了那么久,人也老了,頭發也開始白了,圖個啥?”我笑而不語。我無法完整清晰地向他詮釋這段人生包含的重大意義,也無法準確地告訴他,在金沙江畔的這片熱土上,有多少共產黨員,多少新時代的奮進者在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光熱。每當我走在巴塘絢麗的夜色中,聽著不遠處傳來的歡聲笑語,我都告訴自己:這一切,值得!
【作者單位:華電金沙江上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巴塘(拉哇)分公司】
(責任編輯: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