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12月17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2022—2023中國經濟年會”在北京召開,與會嘉賓就如何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行了解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表示,“加力”主要體現在:一是統籌財政收入、財政赤字、專項債券、調入資金等,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加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持續推動財力下沉;二是合理安排赤字率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適當擴大專項債券資金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范圍,銜接今明兩年持續形成實物工作量和投資拉動力,確保政府投資力度不減;三是持續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做好困難群眾、失業人員動態監測和救助幫扶,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為經濟運行營造良好基礎環境。“提效”主要體現在:一是完善減稅退稅降費政策,增強精準性和針對性;二是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科技攻關、生態環保、基本民生、區域協調等重點領域投入;三是更好發揮財政資金引導與撬動作用,有效帶動擴大全社會投資和促進消費;四是完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財政政策效能;五是持續創新和完善財政宏觀調控,注重加強與貨幣、就業、產業、科技、社會政策協調配合,形成高質量發展合力。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對此,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明年的貨幣政策要堅持“總量要夠,結構要準”。明年貨幣政策的力度不能小于今年,“總量要夠”既包括更好滿足實體經濟的需要,也包括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資金價格維持合理彈性、不大起大落。“結構要準”就是要持續加大對普惠小微、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要繼續落實好一系列結構性貨幣政策,效果好的可以酌情加力;對一些具有明確階段性要求的政策要及時評估,可以按時有序退出,也可以根據需要延長,讓別的貨幣政策工具進行接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寧吉喆表示,著力擴大內需是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當務之急。總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針對這一現實問題,明年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同時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有利于恢復消費擴大內需,從而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作出了具體部署。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表示,明年要繼續把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重點任務,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綠色低碳、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此外,還要增強科技創新對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支撐,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要牢牢抓住改善營商環境這個牛鼻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表示,要主動對標高標準的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深化國內相關領域改革。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表示,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資源要素條件可支撐。綜合研判,明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會明顯下滑,而我國經濟可能總體回升,從而形成一個獨立的向上運行的軌跡。首先,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將給經濟恢復發展帶來重大積極影響。預計明年上半年特別是二季度,社會生產生活秩序將加快恢復,經濟活力將會加速釋放。其次,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同向發力,將積極促進經濟恢復發展。 (經濟日報記者 熊 麗)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