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驚奇”!
這是一個柳州家喻戶曉的詞語,也是柳州的一張城市名片。
這個詞來源于《經濟日報》。
2021年4月19日,《經濟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長篇重磅報道《柳州驚奇——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調研記》,其影響一直在延續。
那近一周的時間里,《經濟日報》先后在一版刊發萬字通訊《柳州驚奇》、評論員文章《驚奇,源于同頻共振的戰略定力》、反響報道《把廣西生態優勢保持好發揮好》、對自治區黨委書記的專訪《進一步擦亮廣西“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柳州市委市政府來函《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和專家點評《“兩山論”強大引領力的生動展現》。這6篇報道層層遞進,全面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和生態文明思想在柳州的生動實踐,其規格之高、篇幅之大、份量之重,在中央級媒體對廣西的報道中非常罕見,可謂近年來新聞界報道柳州的巔峰之作。
柳州能夠得到如此規模的典型報道,緣于《經濟日報》慧眼獨具,敏銳地發現了這座城市獨特的新聞價值。
生態環境部通報的2020年1至12月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中,柳州在全國300多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一。與此同時,柳州還是廣西最大的工業城市,工業總產值占比近1/4。其背景是:作為老工業基地,柳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因工業污染成為全國四大“酸雨之都”之一。
全國地表水質量排名第一的竟然是柳州這座工業城市,昔日“酸雨之都”今成“水質冠軍”,這背后一定蘊藏著巨大的新聞價值。經濟日報社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重大新聞題材,時任廣西記者站副站長童政多次與我聯系,了解相關情況,經記者站研判后,決定上報報社編委會。
經濟日報編委會認為,廣西記者站所報選題符合中央精神,柳州堅持走生態文明與工業文明融合發展之路,是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是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典型,值得大力挖掘、宣傳和推廣。
于是,經濟日報社派出由季正聚副總編輯率隊的采訪組,深入柳州調研?梢哉f,《柳州驚奇》系列報道始于媒體人精準的新聞價值判斷,展現了調研記者獨到的“眼力”。如果缺乏足夠的新聞敏感,僅把這一選題當作一般報道去處理,就不可能有后來的鴻篇巨制。
在前期收集大量素材和查閱資料的基礎上,采訪組一行7人在柳州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調研,用雙腳丈量工業柳州、生態柳州的土地,尋找典型人物、挖掘生動故事,充分體現了專業精神。他們深入柳鋼、柳工、上汽通用五菱等工業企業,找企業家們細聊,與一線工人攀談,探尋柳州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同步推進的奧秘;深入污水處理廠、河長制辦公室,深度解析柳州“水質第一”背后的動人故事;實地采訪竹鵝溪、洛清江污水變碧波的巨變,傾聽居民群眾的心聲……這令時任柳州市委外宣辦主任、當過10多年記者的我深受感動和為之震撼,原來中央大報記者的工作如此嚴謹和細致,這應該就是他們扎實功力的根由吧!
采訪組全身心去了解、去融入柳州這座城市,通過一線調研,也更加確定了工業柳州水質全國第一的重大新聞價值和典型意義,進而把柳州的實踐提升到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高度來審視和總結,同步策劃出系列報道,并議定以“調研主稿+評論員文章、讀者反響、自治區黨委書記專訪、專家點評、柳州市委市政府來函”這樣“1+5”組合的形式推出,構成了厚實的報道主旨及強大的傳播聲勢。
《柳州驚奇》這組系列報道從選題確定到內容策劃再到采寫編發,歷時兩個多月,先后九易其稿,終于與讀者見面。在1.1萬字宏大敘事的篇章中,處處穿插著故事、細節,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在“大”與“小”的結合中參差互現、引人入勝。既能深入進去,又能跳得出來;既有宏觀視野,也有具體剖析,顯現了深厚的理論造詣和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文章展示給讀者的是一幅幅動人的畫面:竹鵝溪黃昏下市民休憩的場景、洛清江暮春時節海菜花盛放的情形、柳江碧波蕩漾的江面上人們幸福的笑臉……讀完萬字長篇通訊,卻一點兒也不覺得長,如飲醇酒、如沐春風,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這篇被廣西資深媒體人譽為“孤篇壓全唐”的新聞力作刊發后,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廣西日報》及廣西各縣級融媒體中心全文轉載《柳州驚奇》,廣西廣播電視臺等電視媒體摘要刊播相關報道。《柳州日報》、柳州廣播電視臺在轉發全部6篇報道的基礎上,還采寫了系列反響報道,制作了短視頻、抖音等融媒體產品,并在微博上設置“柳州驚奇”專題,持續推高熱度,相關話題形成了數億次的傳播量。
《柳州驚奇》刊發一周后的2021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柳州,在柳州螺螄粉生產集聚區視察時兩次稱贊柳州螺螄粉“驚奇”。總書記兩次用到了“驚奇”一詞,引發了新一波對《柳州驚奇》的傳播熱潮。經濟日報又乘勢推出《跟著總書記看“柳州驚奇”》的短視頻作品,點擊量也很快達到10萬+。
這一報道在柳州持續發酵,有網友自發制作了“柳州驚奇”系列表情包、有家企業甚至把生產的一款飲用水取名“柳州驚奇”……可見,“柳州驚奇”極大提升了柳州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自豪感。
回到媒體工作后,我按照柳州市委宣傳部領導關于“學習《柳州驚奇》,做好深度調研報道”的要求,在《柳州日報》開設了深度報道欄目,也取名“柳州驚奇”,用寫“驚奇體”鍛煉記者采寫長篇深度報道的能力,推出了一批新聞佳作。
經濟日報長期關注柳州發展,不斷書寫新的“柳州驚奇”。今年4月18日,由鄭波副總編輯率隊采寫的企業深度調研“牢記總書記的囑托——企業調研行”之《柳工移山》,又被《經濟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這又一萬字長篇通訊在八桂大地、在工程機械行業傳遞出一股移山之力,再次令廣大讀者嘆為觀止。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經濟日報》是我的良師益友。從業多年來,我堅持通過讀《經濟日報》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在經濟日報社廣西記者站老師們的悉心指導下,我也偶爾有消息、通訊、評論、圖片見諸《經濟日報》,這些報紙我都精心地收藏著,視為我與《經濟日報》一段情緣的見證。
《經濟日報》創刊40周年之際,我真誠祝愿這份中央黨報在輿論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越辦越好,采寫更多精品力作,書寫更多時代驚奇。
。ㄗ髡呃畋笙盗萑請笊缈偩庉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