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于8月22日至24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就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金磚擴員、南方團結以及“去美元化”等話題,保加利亞經濟學家、保加利亞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教授格里戈爾·薩利伊斯基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的采訪。
目前,已有20多個國家正式表達了加入金磚國家的意愿。格里戈爾認為,全球刮起的這股“金磚旋風”,與西方陣營不斷施壓有關。從不久前召開的歐盟—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拉共體)峰會可以看出,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國際政治氛圍發生了巨大變化。廣大發展中國家學會集體拒絕西方的指手畫腳,這種局面在從前是不可想象的。
格里戈爾表示,不少歐盟成員國有意愿與金磚國家加強聯系。在歐盟內部,以中東歐地區國家為代表的“邊緣國家”與西歐“核心國家”之間的矛盾日趨凸顯。在“核心國家”的擠壓下,“邊緣國家”的高端制造業和金融服務業等高附加值產業無法得到充分發展。“邊緣國家”對于域外移民不斷涌入的擔憂被忽視,同時本國奉行的自主教育和文化政策也時常遭到指責。不僅如此,俄烏沖突后對俄實施的一攬子制裁也讓他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中東歐國家因此意識到,應該更多與中國等金磚國家互動。
最新數據顯示,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金磚國家占世界GDP的比重達到31.5%,超過七國集團(G7)的30.7%。格里戈爾指出,金磚國家崛起和七國集團比重下降代表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金磚國家團結起來力量更加強大,立場也更加協調統一,這有助于其在國際經濟治理中爭取更多影響力和發言權。
對于美元正失去多數國家信任這一點,格里戈爾一點也不感到意外。他認為,美國憑借一張成本僅約幾美分的百元美鈔,就能輕易換取發展中國家耗費大量資源能源和勞動力生產出來的商品,這是極不公平的。因此,早在20世紀60年代,多國就已經萌生了“去美元化”的想法。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半個多世紀前就曾指出:“美國享受著美元所創造的超級特權和‘不流眼淚的赤字’,用一文不值的廢紙去掠奪其他民族的資源和工廠。”
格里戈爾表示,金磚國家削弱美元霸權的努力很有可能會取得成功。首先,金磚國家政治上獨立自主,不會屈服于美國的施壓。其次,金磚國家各自的經濟結構形成了良好互補,即便面臨美國制裁,金磚國家內部強大的工業制造實力和龐大的消費市場也可以形成很好的緩沖。再次,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對俄羅斯粗暴的單方制裁,讓全世界再次清醒地意識到“美元依賴”的潛在風險。正因如此,越來越多國家表現出了擺脫美元霸權的強烈意愿。
格里戈爾認為,由于不同國家發展階段不同,貨幣政策協調難度較大,因此目前討論推出“金磚共同貨幣”的倡議為時尚早。不過,金磚國家間確實可以探索在內部貿易中更多使用成員國本幣結算的做法。不僅如此,金磚國家掌握著豐富的資源能源,這些資源能源對于世界經濟運行和突破尖端科技具有重要關鍵意義,金磚國家應在國際市場上謀求更大的定價權,并且共同制定更加公平的全球資源能源治理規則。(經濟日報駐索非亞記者 蔡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