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近日發布政策宣言,闡明在金融市場負責任應用人工智能的政策。這是香港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一步,體現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城市的前瞻性和包容性。
在金融服務業,人工智能可應用于風險管理、客戶服務、欺詐防御等多個范疇。例如,自動收集分析數據,幫助投資者優化投資策略;識別金融交易異常情況,及早發現欺詐和洗錢活動。根據2023年的統計,香港金融業人工智能技術使用率達到了38%,是全球各大金融中心城市中最高的。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英國Z/Yen集團9月份聯合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顯示,全球121個金融中心城市中,香港金融科技水平排名上升5位至第九名,躋身全球十大金融科技中心,這也助力香港整體排名從全球第四名上升到第三名。
香港具有大規模應用人工智能的技術和法規基礎。香港現有的金融科技公司和第三代互聯網公司數量超過1100家,比去年增長約15%。香港的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在今年6月發布《人工智能:個人資料保障模范框架》,為機構在保障個人隱私的同時應用人工智能提供路徑遵循。特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今年7月份至9月份進行公眾咨詢,探討完善《版權條例》相關條文以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這些舉措有效緩解了社會對人工智能可能侵犯個人隱私和版權的擔憂。
人工智能的應用模型依靠大量信息進行學習和訓練,其性能高度依賴信息的真實多樣,一旦數據失真或偏頗將嚴重影響模型所做分析的科學性。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數據變化或者輸入變量與輸出變量之間的關系變化可能導致應用模型性能下降,甚至作出荒謬的結論。此外,還要防范不法分子對應用模型的操縱。對于涉及大額資金投放管理的金融服務業而言,這些潛在風險都是不可承受的。因此,香港特區政府明確了金融服務業的人工智能應用要堅持風險為本,對人工智能模型的產出成果給予嚴格的評估、驗證和糾正,保留金融服務人員在決策過程中的控制權。宣言中還特別提及,金融機構在設計人工智能模型時,尤其是制定商業決策環節時,應確定算法的關鍵原則,防范模型對客戶的不公正對待。
香港有數以千計的證券機構、資產管理機構、保險代理機構,其中很多中小型機構沒有足夠的資源應用人工智能模型。這一方面削弱了他們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人工智能在香港整個金融服務業的普及應用。為此,特區政府在宣言中明確,香港科技大學將會開放其研發的人工智能模型及運算資源予香港金融服務業使用。
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先行探索和實踐也進一步鞏固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當前,香港證監會已經參與到國際證券事務監察委員會組織的人工智能工作小組中,這是擁抱人工智能的實踐帶給香港金融服務業的又一啟示,鞏固自身優勢不能墨守成規,要與時俱進勇立潮頭。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