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打好政策組合拳,穩面積、穩政策、穩糧價、強產業,推進興業、強縣、富民一體化發展,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為糧食安全夯實基礎,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
從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看,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仍是明年工作重點。今年我國糧食再獲豐收,糧食產量首次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保障糧食安全基礎扎實,但面臨糧食價格下行、產業效益低等問題,應打好政策組合拳,穩面積、穩政策、穩糧價、強產業,推進興業、強縣、富民一體化發展,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為糧食安全夯實基礎,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
穩面積。耕地是糧食穩產保供的根本。過去,大量耕地被征用建工廠、建房子,耕地面積逐年減少。為了確保耕地數量,我國實行耕地占補平衡政策,但各地在執行過程中普遍存在占多補少、占優補劣、占整補散等問題,耕地質量無法保證。應嚴守耕地紅線不松勁,加強耕地保護、提升耕地質量、完善占補平衡,切實做到數量平衡、質量平衡、產能平衡。強化耕地保護執法監管,嚴厲打擊非法占用耕地行為,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進一步拓展耕地保護的思路與手段,積極開發各類非傳統耕地資源,推進鹽堿地改造提升和綜合利用,加強適宜鹽堿地作物品種研發與推廣,把荒灘鹽堿地改造成大糧倉,有效突破我國傳統耕地稀缺的自然條件限制。
穩政策。農民是糧食生產主力軍,主產區是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應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充分調動農民和主產區積極性,確保糧食生產持續性和穩定性。不斷優化完善價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糧食支持政策體系,有效穩定農民預期,讓農民種糧更安心。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從單一縱向補償向縱橫結合補償轉型。加大中央對主產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加大對產糧大縣獎補力度,逐步使產糧大縣人均財力達到全國縣級平均水平;啟動實施中央統籌下的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深化產銷區省際合作,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利益合理分配,縮小主產區與主銷區經濟發展差距。
穩糧價。糧食價格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糧食安全。今年糧食價格下行,主要是糧食供求失衡所致。應不斷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關系、糧食總供給和總需求關系,完善農產品貿易與生產協調機制,努力促進國內糧食供求平衡,推動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今年,我國充分發揮政策性糧食逆周期調節作用,夏糧收購期間增加2024年產小麥收儲規模,秋糧收購期間繼續在稻谷主產區實行稻谷最低收購價收購、增加2024年產玉米收儲規模,把握好糧食進口規模和節奏,有效抵御糧食價格下降給糧食安全帶來的沖擊。從目前來看,糧食宏觀調控作用逐漸顯現,糧食價格出現止跌企穩跡象。
強產業。糧食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是影響農民增收和主產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應加快推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糧食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引導糧食加工企業向主產區集中,打造城鄉聯動的產業集群,建設糧食品牌,促進主產區從賣糧食向賣產品、賣品牌轉型,從大糧倉向大廚房轉型,從糧食大省向糧食強省轉型。以糧食加工為引擎,不斷延伸產業鏈,把更多產業鏈延伸環節留在農村,引導企業與合作社、農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參與更多產業鏈環節、分享更多增值收益,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就地增收致富。
產糧大縣是糧食生產主力軍,是糧食穩產保供主要貢獻者,是城鄉融合發展重要載體。應以縣域經濟發展為突破口,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推動人才、土地、資金、技術、信息等各類要素自由流動,推動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推進糧食產購儲加銷各環節順暢銜接,拓寬糧食產業提質增效空間,真正實現興業、強縣、富民一體化發展,為糧食穩產保供提供不竭動力。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