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2月21日電 題:山東陽信:培育致富帶頭人振興農村
新華社記者邵琨
“這個芹菜品種90天收獲,畝產能達1萬斤,耐低溫,抗病性強。一周施一次肥,五天噴一次殺菌劑……”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商店鎮蔬菜種植基地內,“90后”種植能人張小強免費為周圍村民傳授芹菜種植知識。
近年來,陽信縣開展鄉土人才“摸底入庫”活動,挖掘扎根在基層、活躍在民間的能工巧匠、經營能人、生產能手,已初步建立1000多人的鄉土人才信息庫,涵蓋專業技術、經營管理等多個類別。張小強就是其中一員,在他的帶動下,周邊300余名群眾增收致富。
“人才就在身邊。”陽信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尹暉說,“挖掘鄉土人才并為他們創業提供便利條件,可幫助他們做大做強,帶動周邊村民增收。”
在鄉土人才評選中,陽信縣把傳幫帶作為一項指標,符合條件的可以申請掛牌鄉土人才工作室,并享受相關待遇。
陽信縣豐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王知同,因掌握一種西瓜有機種植方法,入選了鄉土人才信息庫。陽信縣幫他與高校建立常態化合作關系,引進智慧種植系統,實現智慧控制溫度濕度、科學防治病蟲害。當地政府還幫其建成了11個高標準陽光溫室大棚,采取“村黨支部+共富合伙人+農戶”模式,整合21個村集體資金建設“聯村共富”現代農業產業園,帶動了周邊20個村集體增收。
在陽信縣,一些年輕有為、有發展潛力的鄉土人才,還被及時納入村級后備干部范疇進行培養。政治成熟、思想素質好、帶富能力強的鄉土人才,逐步充實到村“兩委”班子。
陽信縣金陽街道褚木匠村的種糧大戶王立春流轉土地3000余畝進行富硒小麥種植,帶動周邊16個村的386名農戶加入,解決了近200人的就業問題,被納入村級后備干部名單。成為村干部后,王立春籌集資金50萬元,帶領村里發展石磨面粉加工,打造“綠色無公害”的石磨面粉和富硒面條、饅頭等產品,帶動村集體年增收8萬元。
為了讓更多鄉土人才“破土出圈”,陽信縣以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為著力點,為他們搭建交流平臺,定期組織懇談會等活動,幫助他們合作創業。如今,一批鄉土人才正在陽信施展才華,成為鄉村致富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