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訪問了中東歐的塞爾維亞和波蘭;3個月前,他還成功到訪了與波蘭接壤的捷克。中國最高領導人三個月內兩次出訪同一個區域,這在中國外交史上是非常罕見的。這既體現了習主席的外交智慧,也收獲了豐碩的訪問成果。
兩次訪問,去了三個國家,其實可以一并來看,至少有4個觀察點。
第一, 讓世界見諸了中國外交“義利觀”。
在塞爾維亞媒體發表的題為“永遠的朋友 真誠的伙伴”的署名文章中,習主席就別有感觸地說:“60多年來,(中塞)兩國人民始終心手相連,彼此懷有特殊感情,跨越時空的真情厚誼歷久彌新。”
這種“特殊感情”的提法,顯然是含有深意的。別的不講,在去年“9·3”勝利日大閱兵中,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利奇專程來北京參加,塞爾維亞派出了閱兵方陣,塞也成為除俄羅斯外,唯一派出閱兵隊伍的歐洲國家。這就是友誼。
此外,今年3月習主席到訪的捷克,腿腳不便的捷克總統澤曼是拄杖登上了天安門城樓,他也是出席勝利日閱兵的外國領導人中,唯一的歐盟成員國國家元首。
算起來,3月訪問捷克,是中捷建交67年來中國國家元首第一次到訪布拉格;日前去塞爾維亞,則是中國國家元首32年后再次訪問貝爾格萊德。這樣的出訪,不僅有歷史意義,也是中國外交“義利觀”的表現,朋友越走越親近,這是習主席的外交智慧之一。
第二, 展現了中國領導人的人文關懷。
習主席這次出訪的第一場活動,就是抵達貝爾格萊德后,即去了當年中國駐南聯盟被炸大使館舊址,憑吊17年前在炸館事件中犧牲的三位中國烈士。我相信,看到莊重、肅穆儀式畫面的中國人,沒有人不為之動容。
往事已矣,但不容忘記。這至少向世界傳遞出三點信息:1、對中國人的攻擊,不管是以誤炸還是什么其他名義,中國永遠不能接受;2、在海外罹難的同胞,中國永遠不會忘記;3、我們愛好和平,愿意合作,但從來不懼怕恐嚇。
這其實也贏得了其他國家的充分理解和尊重。塞爾維亞的總統、議長、總理,以及塞爾維亞政府內閣全體成員,都出席了這個儀式,這就足以看出!
第三, 促進了“一帶一路”合作進一步深化。
在塞爾維亞行程中,習主席有一站是斯梅代雷沃鋼鐵廠,工人們夾道歡迎,人們都是笑容滿面。這應該不只是客套,而是真心的感謝。因為這家企業,本來已難以為繼,今年4月,中國企業河鋼集團出資4600萬歐元收購,立刻使工廠重現生機,并為工人們保住了5000個就業崗位。
當然,可能有些人會說,我們在國內壓縮產能,一些工人還要下崗,為什么還到國外去撒錢?
這種觀點其實是片面的:1,我們國內產能過剩是現實,壓縮是不得以的辦法;2,塞爾維亞經濟還欠發達,鋼鐵業其實還有發展空間;3,一些國外企業其實最缺乏的是管理,中國這方面還是有些經驗的;4,對中國企業來說,這正好是走出去加強產能合作的機會,也為拓展歐洲市場提供了契機。
這其實正是“一帶一路”合作的深化,我們看到,在這次塞爾維亞、波蘭之行中,兩國領導人都不斷表示要加強與“一帶一路”的對接。因此,對于中東歐重要的物流中心波蘭來說,“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工程恰好能夠強化它的物流樞紐地位,為它的發展帶來新的機會。去年11月訪華前,波蘭總統杜達對中國記者說了一句肺腑之言:希望波蘭能夠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占據一個中心位置,甚至“成為‘一帶一路’在歐洲的形象大使”。
這樣的合作,也使得這次出訪成果極其豐碩。
第四, 推動了中國與歐盟整體合作向前發展。
也不能將成果只盯在中國與塞爾維亞、與波蘭的雙邊合作,必須看到,波蘭是歐盟的重要成員,也是中國在中東歐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塞爾維亞是中東歐最大的非歐盟國家,現在也在申請加入歐盟,中國與這兩個國家,包括與之前捷克的合作,必然會促進中國與歐盟的整體合作。
比如,習主席在與波蘭總統杜達會談時,按照新華社的報道,雙方同意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對接歐盟重大倡議,促進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發展;支持全面落實《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推進建設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希望中歐雙方共同努力,推動今年9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取得積極成果。
而且,值得關注的是,在這次訪問中,中塞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中波關系提升到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具體的措辭背后是不同的外交術語,但都增加了一個“全面”,至少說明:中國和塞爾維亞、波蘭的合作與友誼都得到了極大提升。
外交是博弈,高明的外交,則顯現的是領導人的智慧和功力!
(作者:劉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