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于5月30日至6月2日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并舉行中德總理年度會晤、赴布魯塞爾舉行第十九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對比利時進行正式訪問。
此訪是今年對歐外交的一次重大行動,將推動中歐深化共識、增進互信,提升務實合作水平。在當前國際形勢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中歐將在維護自由貿易、促進經濟全球化問題上發出共同聲音。
共迎全球變局
李克強總理上任以來多次到訪歐洲。德國總理默克爾是訪華次數最多的歐洲領導人之一。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比利時首相米歇爾也于去年先后來華出席活動或訪問。
中歐領導人之間頻繁互動往來,既是雙方廣泛共同利益下的必然結果,也是彼此不斷謀合作、促發展的意愿體現。
早在2004年,中德就宣布建立總理年度會晤機制;而今年,中歐領導人也將舉行第十九次會晤。一系列高層定期會晤機制不僅為領導人往來搭建了平臺,也為雙方關系穩步前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中國前駐德國大使梅兆榮認為,定期會晤機制是中歐交往的特點之一,反映出雙方對發展雙邊和多邊關系的重視。“可以說,定期會晤機制對增進雙方政治互信,深化務實合作,推動中歐關系不斷向前具有非常積極正面的作用。”梅兆榮說。
當前,歐洲正面臨經濟、安全等多重危機。中國始終支持一個團結繁榮穩定的歐盟,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支持強大的歐元,因為這有利于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文明多樣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認為,中國對歐政策具有連續性和穩定性。無論歐洲和世界局勢如何變化,中國始終奉行積極的對歐政策,保持對歐合作的信心。
共倡自由貿易
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遭遇“逆風”,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中國和歐盟在推進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方面有著廣泛共識和相近訴求。
一直以來,經貿合作是中歐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的基石。自2004年以來,歐盟連續位居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也多年來保持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地位。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首次成為德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中歐緊密攜手,堅定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同抵制“逆全球化”思潮,不僅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也在全球層面起到“穩定器”作用。
阮宗澤說,李克強總理此行將與歐盟一道,在維護自由貿易體制、促進經濟全球化等問題上發出共同聲音,向世界釋放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積極信號。
當然,中歐經貿關系并非沒有摩擦。當前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是,歐盟未能如期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義務。
根據議定書第15條規定,世貿組織成員在對中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數據的做法應于2016年12月11日終止。“歐盟作為世貿組織成員,逃避履行國際義務,實際上是保護主義的表現。這與歐盟一貫倡導的自由貿易理念是完全背離的。”梅兆榮說。
阮宗澤表示,中歐關系中合作與競爭并存,但合作共贏始終是主流。歐盟應摒棄保護主義,承擔責任、履行義務,與中方一道推進自貿一體化進程。
共話創新合作
創新合作將是李克強總理此訪的一大亮點。中國與歐盟都面臨著經濟轉型、改善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增長等現實問題。作為中歐經貿關系發展的新引擎,創新合作潛力巨大。
德國是歐洲經濟“領頭羊”,也是全球最具創新能力的國家之一。比利時國家雖小,但在化工、核能、生物醫藥等產業具有獨特優勢。雙方深化合作,對中國推動以創新為驅動力的發展戰略具有極強的借鑒意義。
“中國需要借鑒歐洲的先進技術,歐洲需要中國的廣闊市場。”阮宗澤說,中歐創新合作有利于拓寬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和水平,將成為雙方關系的新亮點。
訪問期間,李克強總理將出席多場以創新為主題的活動。雙方還將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涵蓋創新、經貿、新能源、互聯互通、中小企業合作、金融、旅游、教育等諸多領域。
本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舉辦,歐盟和英、法、德三國均派出重量級官員參加,另有多位歐盟成員國元首或政府首腦出席論壇,凸顯了歐洲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關注和歡迎。
分析人士認為,此訪將繼續推動雙方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更好地落實“一帶一路”建設和歐盟“容克計劃”、“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等彼此發展戰略的對接,為中歐合作開啟更廣闊前景。(新華社記者王蕾 尚軍 黎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