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id="csuau"><bdo id="csuau"><pre id="csuau"></pre></bdo></u><acronym id="csuau"><bdo id="csuau"></bdo></acronym>
  • <wbr id="csuau"><ins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ins></wbr>
    <wbr id="csuau"><table id="csuau"><button id="csuau"></button></table></wbr>
    1. <video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video>

    <i id="csuau"><bdo id="csuau"></bdo></i>
    <track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track><i id="csuau"><bdo id="csuau"></bdo></i>
  • <i id="csuau"><bdo id="csuau"><samp id="csuau"></samp></bdo></i>
      <wbr id="csuau"><ins id="csuau"><progress id="csuau"></progress></ins></wbr><b id="csuau"></b>
    1. 手機看中經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新聞眼|習近平甘肅之行第三天:烏嶺逶迤騰古浪,涼州過罷到蘭州

      2019年08月22日 09:57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1日,習近平總書記甘肅之行第三天。上午,他來到河西四郡最東頭、古稱“涼州”的武威,深入古浪縣農村林場考察;下午,他穿越河西走廊東部地理分界線的烏鞘嶺,赴蘭州繼續調研。隨著考察點的轉換,越往東走,總書記的甘肅之行也似乎穿越了一條“歷史的烏鞘嶺隧道”,進而關注新時代中國更廣闊的命題。一省、三天、九個考察點,這一路,注定不平凡。

        △習近平總書記甘肅之行第三天考察路線

        △習近平深入甘肅古浪縣農村林場考察

        這個村莊不平凡:富民新村的“小燕子”

        21日上午,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富民小學的音樂教室里,傳來一陣歌聲。

        △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彈奏和演唱《小燕子》。(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富民小學去年剛剛開辦,現有在校學生122人。正值暑假,學校為喜歡音樂的孩子提供了暑期興趣班。15個孩子每天都在這間音樂教室里練習彈琴。(國廣記者吳倩拍攝)

        21日上午,正在村里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這間教室。孩子們為習爺爺現場演唱的正是這首《小燕子》。而在離富民小學幾百米遠的富民新村三組192號,李娟、李睿姐弟倆正在自家院子里玩。

        △姐姐李娟今年8歲,在富民小學上一年級。弟弟李睿6歲,在離家更近的村幼兒園上學。(央視記者張宇拍攝)

        姐弟倆的爺爺李應川告訴《時政新聞眼》,一年前,他們一家6口人從古浪南部山區的橫梁鄉搬遷到了這里。

        △正如新燕銜新泥,落戶這里不久,勤勞的主人就在院落一角種瓜種菜,如今正是藤蔓滿架瓜臥地。

        離開富民小學后,總書記就到了李應川家,先后看了他家的廚房、衛生間兼倉儲室、客廳和臥室。

        △總書記就是在這間客廳里落座,與一家人拉家常。(央視記者張宇拍攝)

        △在客廳顯著位置,擺著這張六口之家的“全家福”。(央視記者閆崎峰拍攝)

        姐弟倆的媽媽次仁普尺為了生計,經常在外務工。這些年,一家人竟然沒有拍過像樣的合影。客廳里這張“全家福”,媽媽就是被“加工”上去的。今天家里迎來了這樣重要的客人,遠在外地的媽媽卻無緣一見。

        △總書記走后,一家人拍了這張全家福。雖然依然缺少了媽媽,但習爺爺來了自己家,姐弟倆很開心。

        為了保護生態、脫貧致富,在富民新村,有1379個家庭、4580人像李應川家一樣,從祁連山區像燕子一樣飛來了生態移民區,過上了新的生活。

        △古浪縣易地扶貧搬遷示意圖。

        △這是展示在村黨群服務中心的今昔對比圖。

        在富民新村,習近平總書記實地了解易地搬遷群眾生產生活及脫貧致富情況。他不止一次說過,我最掛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每次國內考察,看脫貧,幾乎是他的必選項目。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不僅搬得出、住得下,還要能致富。富民新村峻工一年來,大力發展肉羊、肉牛養殖和設施蔬菜種植產業。如今已脫貧559戶、2188人。這是航拍的富民新村。

        這個林場不平凡:古有愚公,今有“六老漢”

        2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古浪縣另一個考察點——八步沙林場。

        八步沙林場地處河西走廊東端,騰格里沙漠南緣,距離古浪縣城30公里。在過去,這里叫“跋步沙”。因為沙子又細又軟,人踩上去,腳就陷到沙里。

        △即便前一天剛下過雨,濕度增加了沙子的粘性和重量,也還是能看出沙粒之細小,很容易被風揚起。(央視記者沈忱拍攝)

        武威是全國荒漠化、沙漠化危害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沙漠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八步沙的村莊和農田侵襲。

        △上世紀80年代初的八步沙。(資料圖片)

        △如今的八步沙林場。(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為了保護家園不被狂沙吞沒,1981年,古浪縣土門鎮臺子村村民郭朝明、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元,以聯戶承包形式發起和組建八步沙集體林場,承包治理7.5萬畝流沙。他們六個人年齡加起來近300歲,被稱為八步沙“六老漢”。

        △組建林場時,六老漢按下紅手印,簽訂這份合同。(央視記者郁振一拍攝)

        “吃在八步沙、住在八步沙,死了也要埋在八步沙。”六老漢以最質樸的方式堅守20年,治理沙漠7.5萬畝,形成一條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8公里的防風固沙綠色屏障,保護10萬畝農田,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六老漢之一、第一代治沙人,今年78歲的張潤元老人說,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們所站的地方都是尖尖的沙丘,經過二十多年的植樹,起風后沙子被吹到了“樹堂子”里,起不了風沙,地面也變得平整了。(央視記者沈忱拍攝)

        上世紀90年代初,六老漢中開始有人離世。他們在生前約定,如果自己不在了,家里也得出一個孩子接著干下去。“六老漢”各有一個兒子或女婿接過了治沙接力棒。從2000年開始,郭朝明的兒子郭萬剛帶領第二代治沙人又開始向古浪縣北部沙區的三大風沙口進軍。

        △檸條、大薊、榆樹、紅柳、苦豆草……郭萬剛如數家珍地介紹這里最常見的沙生植物。(央視記者沈忱拍攝)

        △現在,67歲的郭萬剛是八步沙林場的場長。林場現有28個護林員,其中還有兩個是大學生。(央視記者段德文拍攝)

        △八步沙林場的護林人員采用草方格固沙。在沙地上畫出方格網,把麥草一束束按照畫的方格鋪在沙地上,再用鐵鍬扎進沙中,留一些麥草立在沙上,形成這種環環相扣的沙漠防護網之后,再在方格中種樹。采用這種方式造一畝林,成本1200元左右,而且成活率很高。(央視記者段德文拍攝)

        34歲的郭璽是第三代治沙人。他是第一代治沙人郭朝明的孫子,也是第二代治沙人郭萬剛的侄子。

        △郭璽2016年開始在林場工作。他說,郭家的孩子都孝順。雖然在外打工賺得多一些,但為了爺爺的遺愿,他決定扎根八步沙。(央視記者沈忱拍攝)

        除了治沙護林,郭璽和八步沙的年輕人開始探索發展沙產業,建設梭梭接種肉蓯蓉基地。

        △肉蓯蓉的根和花。肉蓯蓉是一種寄生在沙漠樹木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從梭梭寄主中吸取養分及水分。素有“沙漠人參”之美譽,具有藥用價值。(郭璽提供)

        今年是八步沙林場成立第38年。當初的第一代治沙人“六老漢”還有兩位在世。三代治沙人接續奮斗,累計完成治沙造林21.7萬畝,管護封沙育林草37.6萬畝。今年3月,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這是榮譽獎章。(央視記者郁振一拍攝)

        在八步沙林場,總書記實地察看當地治沙造林、生態保護等情況。總書記對治沙造林、荒漠化防治一直高度重視。就在此行20多天前,他在向第七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致賀信時說,中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荒漠化防治取得顯著成效。荒漠化防治是關系人類永續發展的偉大事業。八步沙和八步沙精神,與總書記的宏愿緊緊相連。

        這項工程不平凡:治理黃河、保護母親河

        △【獨家視頻】習近平在蘭州考察黃河治理項目和讀者出版集團

        2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蘭州市繼續考察。

        蘭州,這座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因黃河而興。一城風景,系于黃河。

        △從空中拍攝的蘭州全景。(資料圖)

        △蘭州中山橋,最初叫“黃河鐵橋”,1909年竣工。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稱“中山橋”,是黃河上最早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橋梁。2004年結束通車歷史,成為步行橋。(資料圖)

        △蘭州標志性雕塑《黃河母親》,落成于1986年,作者是甘肅著名雕塑家何鄂。何鄂曾在敦煌研究院生活12年。雕塑中溫婉微笑的母親形象與敦煌莫高窟唐代造像特點不謀而合,而幼兒的創作是以何鄂二女兒在敦煌的一張照片為原型。(資料圖)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時,就曾來到黃河九曲十八彎的最后一道彎——位于東壩頭鄉的黃河岸邊佇立遠眺,并向地方干部詢問黃河防汛情況,了解黃河灘區群眾生產生活情況。2016年7月,他在寧夏考察時強調,要加強黃河保護,堅決杜絕污染黃河行為,讓母親河永遠健康。

        這次在蘭州,總書記專程考察了黃河治理蘭鐵泵站項目點。

        △蘭鐵泵站平臺視野廣闊,可以全景觀賞河對岸的風景。(央視記者章猛拍攝)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央視記者舒貝拍攝)

        蘭鐵取水泵站建于上世紀末,主要為原蘭州鐵路局提供水源。2008年蘭鐵使用自來水后,該泵站被廢棄。在打造黃河風情線大景區過程中,蘭州市將泵站改造為觀景亭,連通濱河漫步道和人行道,今年5月竣工。

        △遠處的亭子即為觀景臺,沿臺階下來是近300米的紅磚漫步道。(央視記者舒貝拍攝)

        △來欣賞慢動作版的飛鳥掠過黃河水面。(央視記者許永松拍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蘭鐵泵站了解黃河治理和保護、堤壩加固防洪工程建設等情況。他再次深情眺望黃河。對于另一條母親河——長江,他曾乘船順江而下,把脈開方。近幾年,“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成為共識和行動,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而同樣哺育了中華民族的黃河,也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這本雜志不平凡:邊陲之地創造“讀者現象”

        2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考察調研。

        △讀者出版集團。(央視記者楊立峰拍攝)

        《讀者》創刊于1981年4月,以“博采中外、薈萃精華、啟迪思想、開闊眼界”為辦刊宗旨,大量刊登國內外膾炙人口的美文佳作,發行量迅速達到百萬冊。去年,《讀者》月均發行量486萬冊(含數字版),累計發行量突破20億冊。《讀者》成為幾代中國人共同的精神家園。

        △這是《讀者》的第一期和最新一期。相隔38年的兩本雜志擺在一起,封面圖仿佛是前輩在回望、注視新人,飽含深情。很難說清有多少讀者從這本雜志收獲了知識、視野、歡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它不僅是蘭州的一張名片,更是千萬讀者心中的不可替代的文化符號。

        △這是《讀者》第一期的目錄,這里有你感興趣的文章嗎?

        △即使是38年前的笑話,現在看來依然極具諷刺性。

        很多人好奇,一本誕生于資源相對匱乏的西北內陸城市的雜志,怎么就在全國脫穎而出,產生轟動的“讀者現象”呢? 接下來的這些場景,或許會對你有所啟示。

        △《讀者》雜志在90年代中后期開始實施品牌戰略,專門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陳漢民教授為雜志設計刊徽。1998年1月起,《讀者》正式啟用“小蜜蜂”標識(上)、拼音“DUZHE”和趙樸初書寫的刊名組成的LOGO(下)。(央視記者黃京輝拍攝)

        △這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陳漢民教授手寫版的設計意念,頗為用心。(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上圖為《讀者》的盲文版,下圖左為北美發行繁體字版,下圖右為臺灣版。(央視記者王鵬飛拍攝)

        △這是2019年第14期《讀者》中一篇文章的兩版校對稿。右圖是基于左圖修改后的再次校對。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跡可見用心程度。該刊編輯告訴《時政新聞眼》,一篇文章在發布前,會經過13位編輯的一一校對,差錯率控制在萬分之0.5以下。

        △這是《讀者》近幾年舉辦的新媒體生態活動。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人們的閱讀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讀者》積極探索轉型升級,包括開設微信公眾號、在多家FM手機APP上分發音頻資源。今年4月,《讀者》入駐“學習強國”平臺,創設“每日一讀”專欄并開設訂閱號。

        不難看出,《讀者》從一本雜志發展成一個家喻戶曉的文化品牌,一個重要秘訣正是篤信“內容為王”,堅持走“品味—質量—效益”之路,守正創新,用工匠精神打造精品。

        △這是《讀者》編輯部的工作現場。(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這是《讀者》發行量突破千萬冊紀念銀幣。(央視記者王鵬飛拍攝)

        △在讀者出版集團的創意中心,能看到不少文創產品。這是皮影手繪。(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這是流沙畫封面的圖書。(央視記者楊立峰拍攝)

        從一個村莊到一個林場,從一個項目點到一家文化企業,總書記每去往一個考察點,都是在“解剖麻雀”,奔著問題和經驗深入調研。總書記每去往一個地方,關注一個領域,也往往是在傳遞某種鮮明信號。從河西走廊到黃河之濱,總書記的甘肅之行劃出一條清晰的軌跡,也留給人們諸多的啟迪。22日,我們繼續關注。

        監制/申勇 陸毅 李浙

        記者/郁振一 沈忱 龔雪輝 王卉

        視覺呈現/陳括

        編輯/宋云霄

      (責任編輯:何欣)

      欧美精品高清在线观看爱美_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在线入口_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播放_91日本在线精品高清观看
      <u id="csuau"><bdo id="csuau"><pre id="csuau"></pre></bdo></u><acronym id="csuau"><bdo id="csuau"></bdo></acronym>
    2. <wbr id="csuau"><ins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ins></wbr>
      <wbr id="csuau"><table id="csuau"><button id="csuau"></button></table></wbr>
      1. <video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video>

      <i id="csuau"><bdo id="csuau"></bdo></i>
      <track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track><i id="csuau"><bdo id="csuau"></bdo></i>
    3. <i id="csuau"><bdo id="csuau"><samp id="csuau"></samp></bdo></i>
        <wbr id="csuau"><ins id="csuau"><progress id="csuau"></progress></ins></wbr><b id="csuau"></b>
      1. 亚洲AV网址在线 |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一线播放 | 亚洲精品影视免费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精品二区视频 | 亚洲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观看 |